[1]廖明进,张羉山,邓琴,等.弯折型隧道锚的最优结构型式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5):27-3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5.005]
点击复制

弯折型隧道锚的最优结构型式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3年05期
页码:
27-32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10-3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廖明进1张羉山1邓琴2汤华2
1.武汉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2.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1
关键词:
隧道工程弯折型隧道锚数值分析极限承载力结构型式
分类号:
U453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3.05.00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锚碇是悬索桥的主要承力结构,隧道锚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锚碇型式。目前隧道锚都是采用直线型结构,可通过改变结构型式进一步优化。针对目前隧道锚都是采用直线型结构型式,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小体积弯折型隧道锚。该型式将原始锚碇分为前后两部分,保持开挖深度和锚体楔形角不变,改变后锚体的倾斜角度,缩短前、后锚体长度,可使锚体弯折且体积减小。对前、后锚体长度以及后锚体的弯折角度进行方案组合,采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不同方案的锚碇极限承载力、前后锚面位移以及整体应力,通过对比找出最优的锚体长度和弯折角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弯折型隧道锚相较于常规隧道锚可有效减小锚体体积并提升极限承载力,在承受设计荷载情况下弯折型隧道锚的整体变形程度与常规锚体相当。弯折型隧道锚锚体小,产生的开挖量及混凝土浇筑量减小,节省成本,在实际工程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邬爱清,周火明,张奇华,等.悬索桥隧道锚岩石力学关键技术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2] 余美万,张奇华,喻正富,等.基于夹持效应的普立特大桥隧道锚现场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2):261-270.
[3] 吴国光,张永健,陈国平,等.矮寨大桥重力式锚碇应力分析[J].桥梁建设,2013,43(6):40-44.
[4] 刘新荣,韩亚峰,景 瑞,等.隧道锚承载特性、变形破坏特征及典型案例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15(6):1780-1791.
[5] 张奇华,胡建华,陈国平,等.矮寨大桥基础岩体稳定问题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2):2420-2430.
[6] 文丽娜.藏区高速兴康特大桥隧道锚岩体力学性质及稳定性分析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7] 张宜虎,邬爱清,周火明,等.悬索桥隧道锚承载能力和变形特征研究综述[J].岩土力学,2019,40(9):3576-3584.
[8] 王东英,汤 华,葛修润,等.隧道锚承载特性及其破坏模式探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38(S2):3374-3383.
[9] 廖明进,安 稳,汤 华,等.隧道锚的承载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建筑,2021,51(4):139-147.
[10] 张 琪.悬索桥隧道锚受力特性及极限承载力的试验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9.
[11] 熊晓荣,汤 华,廖明进,等.隧道锚“楔形效应”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8,39(S1):181-190.
[12] 霍剑雄,杨星宇,郑升宝,等.基于楔形效应的隧道锚锚体长度设计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2018,34(1):67-70.
[13] 江 南,黄 林,冯 君,等.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设计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20,41(3):999-1009.
[1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5] 赵 刚,邓军生.带弯钩的钢筋锚固[J].建筑安全,2014,29(12):29-31.
[16] 江 南.铁路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承载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17] 费 康.ABAQUS岩土工程实例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赵峰.山岭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理分析与处治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2):141.
[2]庞小冲,袁永新.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进洞方案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2):18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2.038]
[3]熊彩凤,詹皓辰,胡江洋,等.冻融循环作用下凝灰质砂岩卸荷蠕变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3):21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3.039]
[4]郑扬,武科,孙杰,等.TBM隧道下穿市政桥梁施工变形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1):20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35]
[5]刘晨,曾冠铭,王松,等.基于变质量突水模型的隧道开挖安全厚度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06):5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1.06.009]
[6]茶增云,肖振江,姜成业,等.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掌子面纵向合理间距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1):18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1.028]
[7]王智佼,陈丽俊,魏小军,等.深埋炭质板岩隧道塌方处治方法及衬砌安全性[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1):4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1.00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3-05-15 修稿日期:2023-06-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778609)
作者简介:廖明进(1977—),男,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E-mail:wazjn2006@163.com
通讯作者:张羉山(199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E-mail:1205987837@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