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增云,肖振江,姜成业,等.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掌子面纵向合理间距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1):184-18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1.028]
点击复制

无中导连拱隧道施工掌子面纵向合理间距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2年01期
页码:
184-188
栏目:
出版日期:
2022-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茶增云12肖振江12姜成业34和振海15孙印国15
1.云南勐绿高速公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 普洱 665000; 2.云南交投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3.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00;5.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关键词:
隧道工程数值模拟连拱隧道影响效应合理间距
分类号:
U455.6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2.01.028
摘要:
基于单洞工法施工的无中导连拱隧道后行洞施工紧邻先行洞,后行洞和先行洞施工时掌子面 的纵向间距对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不可忽视。以云南省某隧道为工程依托,建立三维弹塑 性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连拱隧道动态施工的仿真研究,对连拱隧道开挖中监测断面拱顶沉降 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的空间影响效应、左右洞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分析。为避免施工中两洞影响区域的 叠加,从先行洞拱顶沉降变化得出合理间距不小于 32m(约 2.5D),根据支护结构受力得出合理间距不 小于 28m(约 2.2D)。综合来看,两开挖面的合理间距应控制在 32m(约 2.5D)左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仁阳.单洞法施工双连拱公路隧道的探索[J].公 路,2007(2):177-182.
[2] 赖金星,谢永利,李 华.连拱隧道无中导洞施工技术 探讨[J].铁道建筑,2006(4):34-35,43.
[3] 段卫党,袁成海,郑文博,等.城市浅埋连拱隧道单洞 法施工工序的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46 (1):99-104.
[4] 谢 柯.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及衬砌结构的数值模 拟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
[5] 洪永佳.软弱围岩下无中导洞复墙式连拱隧道施工三 维数值模拟分析[J].福建交通科技,2017(3):58-61.
[6] 杨 林.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J].铁 道建筑技术,2018(8):92-96.
[7] 张国庆.无中墙连拱隧道结构研究[D].重庆:重庆交 通大学,2010.
[8] 洪永佳.软弱围岩下无中导洞复墙式连拱隧道施工三 维数值模拟分析[J].福建交通科技,2017(3):58-61.
[9] 杨学奇,王明年,陈树汪,等.软弱地层的大断面双连 拱隧道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 文),2019,39(S2):176-184.
[10] 岳 健,冷伍明,赵春彦.水下浅埋小净距隧道施工 相互影响的力学行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11,30(S1):3043-3051.
[11] 王仁涛,王成虎,江英豪,等.青岛地铁太延区间爆破 振动控制及影响评价[J].爆破,2015,32(3):139- 145.
[12] 郑鹏武.双连拱隧道施工力学性态数值模拟[J].公 路,2016,61(10):264-267.
[13] 童 欣,方 燃.某新型三层复合盾构输水隧道精细 化有限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19 (4):99-103.
[14] 张晓勇.公路隧道断层破碎带围岩变形规律数值模 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5):192-195, 215.
[15] 但路昭,王东英,陈 伟,等.施工工法对下穿公路隧 道的影响探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 (2):60-65.
[16] 王亚琼,张少兵,谢永利,等.浅埋偏压连拱隧道非对 称支护结构受力性状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 报,2010,29(S1):3265-3272.
[17] 丁文其,王晓形,李志刚,等.龙山浅埋大跨度连拱隧 道施工方案优化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24(22):4042-404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凯,简文彬,周倍锐.某厂区防渗工程地下水数值模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1):78.
[2]马兴涛,刘永军,孙永梅.洪水作用下CFRP加固的村镇砖混建筑有限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2):20.
[3]李俊娜,李捷,郭艳.闸后水流运动的SPH法数值模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2):76.
[4]赵峰.山岭隧道软弱围岩变形机理分析与处治对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2):141.
[5]万璞佳,白国良.基于曲率模态差指标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8.
[6]周乾.古建糟朽叠合梁受弯性能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20.
[7]祁元昊,张鑫,焦莹,等.南水北调供水前后京杭运河梁济段沿岸地下水埋深变化预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145.
[8]矫安德.路桥过渡段换填处治技术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185.
[9]汪承志,任红卫,吴友仁.三级加筋挡墙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4):59.
[10]孙会想,沈才华.玻璃纤维锚杆注浆加固掌子面效果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4):131.
[11]郑扬,武科,孙杰,等.TBM隧道下穿市政桥梁施工变形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1):20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3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11-04 修稿日期:2021-11-28
作者简介:茶增云(1974—),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364102707@qq.com
通讯作者:姜成业(1996—),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隧道及地下工程稳定性研究。E-mail:jiangchengye19@mails.ucas.ac.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