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杨校辉,朱彦鹏,黄雪峰.静压桩荷载传递与承载性状
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1):139-
143.
[2] 陈尚荣.软土地区抗拔桩承载特性现场试验研究[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6):188-192.
[3] 陈洪运,马建林,许再良,等.载体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
研究[J].建筑结构,2014,44(8):37-39.
[4] 李瑞,冯志焱,杨启安.软弱土地区载体桩复合地基
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1,41(2):
101-105.
[5] 苏迎社.载体桩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J].建
筑科学,2011,27(3):97-99.
[6] 刘向阳.复合载体夯扩桩完整性检测与分析[J].岩土
工程界,2007,10(9):57-59.
[7] 林满意,叶晔.复合载体夯扩桩低应变反射波曲线特
征浅析[J].矿产勘查,2005,8(12):78-80.
[8] 寇玉贤,陈玉涛.复合载体夯扩桩的低应变检测[J].铁
道勘察,2005(2):40-42.
[9] 杨佳锦.复合载体夯扩桩技术及影响其承载力的因素
[J].河南建材,2008(3):38-39.
[10] 郭佰良.载体桩复合地基性状分析与研究[D].鞍山:
辽宁科技大学,2015.
[11] 代汝林,李忠芳,王姣.基于ABAQUS的初始地应力
平衡方法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9(9):76-81.
[12] 杨启安,王继忠,沈保汉,等.载体桩的设计与施工
[J].建筑技术,2006,37(10):765-7691.
[1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4] 载体桩设计规程:JGJ135—2007[S].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7.
[15]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8.
[1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S].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乔丽苹,苏国峰,王者超,等.支护力对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的模型与验证[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1):12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