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禺树,赵其华,陈继彬.输电线路斜坡场地地震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1):22-2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1.005]
点击复制

输电线路斜坡场地地震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8年01期
页码:
22-27
栏目:
综合与交叉研究
出版日期:
2018-01-22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陈禺树12赵其华12陈继彬12
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2.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关键词:
斜坡场地地震效应输电线路数值模拟覆盖层厚度基岩强度
分类号:
TU44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8.01.00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西南地区典型输电线塔位为例,考虑场地地基条件、桩基础、杆塔特征,采用FLAC3D数值分析 软件进行动力分析,探讨场地遭遇实际地震作用时的场地地震效应。研究表明:坡面与地震波入射方向 一致、斜坡坡度40°的薄覆盖层下伏软岩场地,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顺坡面向上具有波动放大的效应,坡 面位移从坡脚至坡顶近似呈线性增大。塔位处斜坡微地貌的变化使得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达到1.8左 右,地震效应局部放大较原始输入地震烈度增加1度。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影响斜坡场地地震效应的 因素,得出覆盖层厚度、基岩强度对其影响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康定—崇州 Ⅲ,Ⅳ回塔位震害受损情况调查[R].成都:中国电力工 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2013.
[2] 王滨,李惠民,黄文芳,等.茂县—银杏220kV输电 线路沿线地质灾害成因与特征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 程学报,2017,15(5):183-187.
[3] 魏斌斌.西南山区输电线塔桩基础抗震设计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4.
[4] FardisMN,RakicevicZT.RoleofSeismicTestingFacili- tiesinPerformanceBasedEarthquakeEngineering[M]. Netherlands:Springer,2012.
[5] 王举,杨风威,唐旭.地震荷载作用下含节理岩质 边坡的破坏机理[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 (5):171-177.
[6] 刘汉香,许强,范宣梅,等.地震动强度对斜坡加速度 动力响应规律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2,33(5):1357- 1365.
[7] 许强,刘汉香,邹威,等.斜坡加速度动力响应特性 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29(12):2420-2428.
[8] 罗永红.地震作用下复杂斜坡响应规律研究[D].成都: 成都理工大学,2011.
[9] 刘丽萍,王思长.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稳定性验算及监测 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1):60-64.
[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2010.
[11] 陈清军,姜文辉,楼梦麟.群桩基础三维非线性地震反 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3,22(3):98-101.
[12] 胡春林,杨小卫.桩周土及桩间距对桩基地震反应的 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2):90-94.
[13] 周永江,王开云,符文熹,等.高地震烈度区堆积体边 坡动力响应时程特征分析[J].山地学报,2007,25(1): 93-98.
[14] 陈继彬,赵其华,彭社琴,等.弃土堆填对斜坡输电塔 桩基地震反应的影响[J].岩土力学,2015,36(8):2277- 2283.
[15] 喻豪俊,彭社琴,赵其华,等.我国西南山区输电线路 场地地震效应[J].电力建设,2015,36(6):40-45.
[16] 陈育民,徐鼎平.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17] 孙书伟,林杭,任连伟,等.FLAC3D在岩土工程中的 应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18] 祁生文.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浩宾,冯文凯,葛华,等.普格县重点城镇斜坡结构类型划分及破坏模式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4):40.
[2]周世良,王永艺,廖冬.山区河流港口工程斜坡嵌岩桩双向承载特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5):16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5.031]
[3]林文华,叶诚耿,王浩.山区输电塔边坡成灾模式及塔基失效类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6):5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09]
[4]肖羚,陈伟,邹云丽,等.山区公路斜坡、弃渣和桥桩相互作用机制和安全控制措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4):22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4.03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8-04 修稿日期:2017-09-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1CB013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333) 作者简介:陈禺树(1993—),男,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环境工程。E-mail:252425845@qq.com 通讯作者:赵其华(1965—),男,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方面的研究。E-mail:zhqh310@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