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博清,赵杰,王桂萱,等.强震作用下软岩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规律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6):151-15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27]
点击复制
强震作用下软岩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规律分析()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19年06期
- 页码:
-
151-157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9-12-3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刘博清; 赵杰; 王桂萱; 兰雯峻
-
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辽宁大连116622
- 关键词:
-
隧道结构; 洞口段; 软岩; 动力响应
- 分类号:
-
TU433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27
- 摘要:
-
地震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一旦遭到大地震的震害,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建立隧道洞口段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差分方法,对软岩不同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坡度在地震作用下进行动力响应分析,通过拱顶、拱腰、拱脚监测点研究隧道洞口段最大加速度和最大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得到在软岩不同弹性模量、泊松比以及坡度条件下隧道洞口段动力特征响应规律和塑性区分布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潘昌实.隧道地震灾害综述[J].隧道及地下工程,1990,11(2):1-9.
[2] 李天斌.汶川特大地震中山岭隧道变形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13(6):742-750.
[3] 高 波,王铮铮,等.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6):336-341.
[4] WanZJ,WangZZ.Seismicdamagerulesandseismicriskoftunnelportalsbasedon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method[C]//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Geotechnical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 Chengdu,China,2013:498-506.
[5] ZhaoX,LiTB,TaoLJ,etal.FailureMechanismoftunnelportalduringstrongearthquakes[C]//Interna-tionalEffortsinLifelineEarthquakeEngineering,2014:314-320.
[6] 王正松,高 波.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研究[J].中外公路,2008,28(6):176-1791.
[7] 蒋树屏,蒋 华,晓 雯.高烈度地震区公路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8,45(6):5-10.
[8] 高 峰,石玉成,严松宏.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J].中国公路学报,2006,19(3):65-69.
[9] 耿 萍,曹东杰,唐金良.铁路隧道洞口合理抗震设防长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6):943-954.
[10] 索然绪,王艳艳.瑞利波作用下隧道洞口段的抗震设防长度[J].现代隧道技术,2011,48(4):13-18.
[11] 孙铁成,王铮铮,王 伟.双洞错距隧道洞口段地震动力响应数值模拟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39(2):220-226.
[12] 曹小平.强震作用下山岭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分析及减震措施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3.
[13] 赵 杰,刘道勇,王桂萱.红沿河核电取水隧洞进水口高边坡抗震稳定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4,36(2):214-219.
[14] 赵成林.强震山区公路隧道洞口段抗震设防长度计算方法及地震响应特征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5.
[15] 孙纬宇.考虑边坡效应的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6.
[16] 李云刚.软岩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比选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1):157-160.
[17] 韩吉糰,侯哲生,顾 洋.深埋隧道软弱围岩管棚处理效果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2):86-91.
[18] 王朝凤.软岩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的埋深效应的数值分析[J].四川建材,2018,44(4):72-73.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19-09-15 修稿日期:2019-10-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100);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2017054004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L2015035)作者简介:刘博清(1992—),男,湖北咸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E-mail:1355269783@qq.com通讯作者:赵 杰(1980—),男,河北邢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岩土与地下工程、工程抗震研究工作。E-mail:zhaojie gd@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