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刚.中国与美国规范风荷载计算分析比较[J].钢结构,2010,25(2):47-53.
[2] 王永华.中美规范风荷载的计算比较[J].电力勘测设计,2012(1):67-70.
[3] 吴纯华.浅议中美规范风荷载计算对比[J].低温建筑技术,2015,37(6):95-98.
[4] 袁鑫.中美规范风压计算的差异与转换方法[J].建筑结构,2000,30(4):33-35.
[5] 张维秀,王为,张元琦.中美规范风荷载的对比分析[J].石油化工设计,2014,31(4):61-64.
[6] 金峰,陈瑞金.中美结构设计规范风荷载计算比较[J].石油化工设计,2011,28(4):55-59.
[7] 魏力.中美砌体规范的对比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1-77.
[8] 周建方,丁伟.中美水工钢闸门面板设计公式比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6):180-182.
[9] 侯建国,李健祥,李扬.中美混凝土结构抗震承载力验算安全度设置水平的比较[J].土木工程学报,2010(S1):177-185.
[10] 江辉,朱日希.中美主要抗震设计规范加速度谱的近断层地震动能量检验[J].地震学报,2008,30(5):508-517.
[11] 李赫,罗超英,刘军,等.中美抗震规范的差异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11,41(9):123-126.
[12] 吴桂芳.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的比较分析[J].建筑结构,2012(S1):193-196.
[13] 严奉婷,张炎.中美抗震设计规范地震作用主要参数比较和转换[J].钢结构,2012,27(S1):84-87.
[14] 李剑.中美抗震规范的地震作用计算与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5:1-132.
[15] 朱文静,亻及雨林,夏文娟,等.中美抗震规范地震作用计算方法对比分析[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09,26(3):79-85.
[16] ASCE/SEI.MinimumDesignLoadsforBuildingsandotherStructures:ASCE7—10[S].U.S.A:ASCE/SEI,2010.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9] 柳春光,吕晓莹,张士博.基于MOPSO的RC单柱墩全寿命抗震性能多目标优化设计[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