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 洋,韩 雷,李树航,等.异侧竖缝式鱼道在某工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6):23-3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6.004]
点击复制
异侧竖缝式鱼道在某工程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22年06期
- 页码:
-
23-30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22-12-31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李 洋1; 韩 雷1; 李树航1; 田振华1; 狄高健1; 苏国青2
-
1.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大学 水利电力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关键词:
-
底坡坡比; 池室长宽比; 异侧式; 竖缝鱼道
- 分类号:
-
TV131.4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22.06.004
- 摘要:
-
竖缝式鱼道具有能较好适应水位变化、消能效果明显和水流流态较好等特点,且过鱼效果明显,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以鱼道底坡坡比和池室长宽比为变量,探究池室结构变化对异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1)池室长宽比确定后,底坡坡比变化不影响主流区平面形态、沿程主流区最大流速位置分布和回流区面积大小分布,但当底坡坡比确定后,池室长宽比的变化对池室水力特性的影响较大;(2)各底坡坡比各池室长宽比,由于竖缝处射流作用的影响,沿程主流区最大流速距离竖缝位置一定范围内数值在变化,但最大流速位置并未发生改变;(3)当 L/B=1.00,i=1∶70、1∶80、1∶90时,池室最大流速沿程衰减率达到最大值,池室内最大流速小于设计流速,相邻两级池室隔板间主流区平面形态弯曲较小,回流区两侧面积相差较小且池室主流区未出现贴壁流现象,因而可作为研究区域鱼道的设计参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志雄,刘 东,周 赤.异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1,42(15):66-68.
[2] LiuMN,RajaratnamN,ZhuDZ.Meanflowandturbu-lencestructureinverticalslotfishway[J].JournalofHy-draulicsEngineering,2006,132(8):765-777.
[3] 曹庆磊,杨文俊,陈 辉.异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6):698-703.
[4] 董志勇,江录兵,毛 斌,等.异侧布置竖缝式鱼道紊流结构试验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21,42(1):129-136.
[5] 张 羽,张凌峰,杜庆君,等.异侧竖缝宽度对鱼道水流结构的影响研究[J].水力发电,2020,46(9):37-42.
[6] WuS,RajaratnamN,KatopodisC.Structureofflowinverticalslotfishway[J].JournalofHydraulicEngineer-ing,1999,125(4):351-360.
[7] MaoX,TuoYC,AnRD,etal.Influenceofstructureonhydrauliccharacteristicsoffishway[J].JournalofHy-drodynamics,2012,24:684-691.
[8] 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SL609—2013[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9] 赵彬如,戴会超,戎贵文,等.竖缝位置对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7,37(5):69-73,83.
[10] 边永欢,孙双科.竖缝式鱼道的水力特性研究[J].水利学报,2013,44(12):1462-1467.
[11] 贺翠玲,张若羽,薛 琦.竖缝式鱼道休息池水力特性研究[J].西北水电,2020(2):93-96.
[12] 张国强,孙双科.竖缝宽度对竖缝式鱼道水流结构的影响[J].水力发电学报,2012,31(1):151-156.
[13] 徐体兵,孙双科.竖缝式鱼道水流结构的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09,40(11):1386-1391.
[14] 刘本芹,黄 岳,宣国祥.小长宽比鱼道池室水力学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6):101-106.
[15] 金忠青.N-S方程的数值解和紊流模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
[16] 李 玲,李玉梁.应用基于 RNG方法的湍流模型数值模拟钝体绕流的湍流流动[J].水利学报,2009,40(11):1386-1391.
[17] 郭维东,孙 磊,高 宇,等.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3):81-83.
[18] 刘 东,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D].武汉:长江科学院,2010.
[19] 李秀萍,周济人,傅朝康,等.竖缝宽度对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6):188-192.
[20] 郭维东,孟 文,熊守纯,等.同侧竖缝式鱼道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32(2):48-52.
[21] 张 超,孙双科,李广宁.竖缝式鱼道细部结构改进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研究院学院,2017,15(5):389-395.
[22] 吕 强,孙双科,边永欢.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6,37(4):55-62.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22-07-26 修稿日期:2022-08-3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LH2020E117)
作者简介:李 洋(1990—),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工作。E-mail:1562269294@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2-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