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7):1297-1312.
[2] 王念秦,汤廉超.黄土崩塌灾害运动机理及其离散元数
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2):
152-156.
[3] 彭建兵,林鸿州,王启耀,等.黄土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关
键问题与创新思路[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4):
684-691.
[4] 周跃峰,谭国焕,甄伟文,等.入渗诱发黄土滑坡的力学
机制[J].岩土力学,2013,34(11):3173-3179.
[5] 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530-540.
[6] 杨王番,常维,汪发武,等.陕西径阳东风高速远程黄
土滑坡运动过程的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
(5):890-895.
[7] 王家鼎,刘悦.高速黄土滑坡蠕、滑动液化机理的进
一步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9
(1):79-82.
[8] 叶玮,桑长青,赵兴有.新疆黄土分布规律及粉尘来
源[J].中国沙漠,2003,23(5):514-520.
[9] 叶玮,矢吹真代,赵兴有.中国西风区与季风区黄土
沉积特征对比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5,28(6):789-
794.
[10] 叶玮,靳鹤龄,赵兴有,等.新疆伊犁地区黄土的粒
度特征与物质来源[J].干旱区地理,1998,21(4):1-8.
[11] 岳健,穆桂金,杨发相,等.新疆黄土地貌的遥感判
读问题[J].干旱区地理,2013,36(3):491-501.
[12] 王涛,刘秀铭,吕镔,等.新疆尼勒克黄土岩石磁
学特征及变化机制研究[J].第四纪研究,2014,34(3):
491-503.
[13] 郭江涛.新疆伊犁非饱和黄土的直剪性能试验研究
[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4):129-132.
[14] 石照青,刘军勇.新疆黄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探讨
[J].土工基础,2013,27(2):100-103.
[15] 张鸿义,黄洪标,闫中学.新疆新源山区黄土滑坡形成
条件与防治措施[J].新疆地质,2004,22(3):233-237.
[16] 安海堂,刘平.新疆伊犁地区黄土滑坡成因及影响
因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21(3):22-
25.
[17] 王兰民,袁中夏,汪国烈.饱和黄土场地液化的工程初
判和详判指标与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3,35
(1):1-8.
[18] 张晓超,黄润秋,许模,等.石碑源滑坡黄土液化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岩土力学,2014,35(3):801-810.
[19] 袁中夏,王兰民,SUsUmUYasUDa,等.黄土液化机理和
判别标准的再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24
(4):164-169.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
范:DZ/T0218-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