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文涛,张忠雄,董宝志,等.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增湿强夯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1):151-15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1.023]
点击复制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填方地基增湿强夯试验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3年01期
页码:
151-159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徐文涛14张忠雄2董宝志3于永堂14范开伟5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2.宁夏强夯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3;3.山西金宝岛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1;4.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5.兰州工大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207
关键词:
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大厚度增湿
分类号:
TU43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3.01.02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评价超高能级增湿强夯在低含水率、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效果,在兰州市某工业建筑场地平整工程的填方区开展了 25000kN·m能级的增湿强夯试验,分析了注水增湿效果及施工参数、地基土含水率对强夯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当场地存在上部虚填土、下部原地基土的二元结构时,在注水增湿过程中易在二元分界面形成溶洞,造成含水率局部过高或过低;当土体含水率向最优含水率逐步接近时,强夯对减小湿陷系数、降低孔隙比和提高干密度的效果逐渐增强;单击夯沉量与夯击次数之间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利用该关系可预估达到某一夯沉量控制值时所需的夯击次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杜继芳.强夯的振动传播规律及加固机理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2] MenardL,BroiseY.Theoreticalandpracticalaspectofdynamicconsolidation[J].Geotechnique,1975,25(1):3-18.
[3] 刘 淼,王芝银,张如满,等.欠固结非饱和土强夯冲击动量传递关系及应用[J].科技导报,2013,31(Z2):66-69.
[4] 顾俊嗣,戚凯旋,陈栋梁.淠河六安市城南节制闸软基强夯施工技术[J].人民黄河,2022,44(S1):171-172,175.
[5] 梁永辉,王卫东,冯世进,等.高填方机场湿陷性粉土地基处理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22,44(6):1027-1035.
[6] 赵永和.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土坝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10,32(9):132-133,135.
[7] 潘永富.增湿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2):182-183,197.
[8] 刘 洋,秦 鹏.深厚湿陷性黄土注水增湿强夯处治技术[J].建材技术与应用,2020(5):21-23.
[9] 魏 斌,高法启,蔡 越,等.预增湿强夯处理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J].市政技术,2021,39(S1):135-138.
[10] 孙文怀,杨志刚,杜小川.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39(2):74-78.
[11] 何淑军,李鸿江,赵敏学,等.西北干旱湿陷性黄土区增湿高能级强夯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1,28(7):9-15,52.
[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GB50025—201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13] 滕光亮.大厚度黄土地区单击夯击能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20,42(3):759-763.
[14] 钢制储罐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T50756—2012[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15] 董炳寅,水伟厚,秦劭杰.中国强夯 40年之技术创新[J].地基处理,2022,4(1):1-16.
[16] 水伟厚,董炳寅,梁富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填方压实场地 20000kN·m超高能级强夯处理试验研究[C]//第十四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南昌,2016.
[17] 张平仓,汪 稔.强夯法施工实践中加固深度问题浅析[J].岩土力学,2000,21(1):76-8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杨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年县湿陷性黄土地基渠段有限元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2):13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2.027]
[2]高强,于文龙.黄土地区某地铁区间隧道设计难点分析与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3):21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3.039]
[3]周剑,刘洋.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隔水措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5):7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5.014]
[4]刘艳.湿陷性黄土地区风机基础单桩静载浸水试验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5):14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5.027]
[5]柳 ,姚晨辉,张国敬,等.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风积砂土地基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3):3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06]
[6]张晓光,余航飞,高强,等.地铁穿越湿陷性黄土地层浸水破坏机制试验[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5):9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5.016]
[7]丁继辉,张聪,赵拓,等.农村危房病害及处理措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02):83.[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1.02.015]
[8]殷瑶.纳米黏土对湿陷性黄土的改良效果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6):11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6.01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09-20 修稿日期:2022-10-19
基金项目:陕西省秦创原“科学家 +工程师”队伍建设项目(2022KXJ-08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90442);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ZDLSF06-03)
作者简介:徐文涛(199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E-mail:wyjcdrx1412@163.com
通讯作者:于永堂(1983—),男,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湿陷性土地基处理技术和岩土原位测试技术的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