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闫红江,邓志刚.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1):67-7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11]
点击复制

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9年01期
页码:
67-72
栏目:
出版日期:
2019-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闫红江邓志刚
中铁隧道局集团四处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3307
关键词:
隧道构造应力大变形初期支护控制
分类号:
U456.3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1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在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特点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隧道的区域地质条件,分析了围岩大变形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特点是由隧址区地应力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方向且与隧道轴线接近垂直的特点决定的;围岩大变形主要是由于隧址区强烈的地质构造使围岩完整性遭受严重破坏,围岩破碎,地层赋存较高的构造残余应力引起的。现场实验及施工实践表明:按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强度应力比及相对位移将大变形分级管理,根据大变形级别选用不同的衬砌断面、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采用上下台阶、下台阶带仰拱一次开挖方法施工,适当加长边墙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适时进行初期支护补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魏来,刘钦,黄沛.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对策研究综述[J].公路,2017,62(7):297-305.
[2] 何满潮,谢和平,彭苏萍,等.深部开采岩体力学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6):2803-2813.
[3] 孙钧,潘晓明.隧道软弱围岩挤压大变形非线性流变力学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0):1957-1968.
[4] 赵德安,陈志敏,蔡小林,等.中国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统计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6):1265- 1271.
[5] 刘成禹,何满潮.深埋隧道地质构造发育段围岩压力的特点[J].岩土力学,2015,35(4):1101-1109.
[6] 张广泽,蒋良文,柴春阳.丽香线金沙江大桥桥位工程地质比选[J].铁道工程学报,2013(10):22-25.
[7] HokeE,MarinosP.Predictingtunnelsqueezingproblemsinweakheterogeneousrockmasses[J].TunnelsandTunnellingInternational,2000,32(11):45-51.
[8] 李国良,刘志春,朱永全.兰渝铁路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挤压大变形规律及分级标准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5,52(1):62-68.
[9] 李廷春.毛羽山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J].现代隧道技术,2011,48(2):58-67.
[10] 张文强,王庆林,李建伟.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J].隧道建设,2010,30(2):157-161.
[11] 丁远振,谭忠盛,马栋.高地应力断层带软岩隧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措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50(S1):129-134.
[12] 陆鹏源,王静.红层软岩隧洞施工过程围岩大变形特征及其支护[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6):70-74.
[13] 刘招伟,王明胜,方俊波.高地应力大变形隧道支护系统的实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5):111- 116.
[14] 赵喜斌,刘成禹.管式锚杆提高破碎软弱围岩支护效果的理论与实践[J].隧道建设,2009,29(1):1-6.
[15] 赵勇,刘建友,田四明.深埋隧道软弱围岩支护体系受力特征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30(8):1663-1670.
[16] 陈锦涛,韩爱果,任光明.基于应力监测的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1):178-18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剑峰.穿越高速公路输水工程中盾构法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2):121.
[2]李文杰.管棚支护技术在潼湖隧道软弱围岩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135.
[3]孔庆宇,马希磊,王婷婷.隧道穿越段长江大堤渗流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6):74.
[4]刘志伟.土体强度参数对边坡隧道影响数值模拟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4):176.
[5]马林,关伟,张军.考虑结构性影响的黄土隧道围岩力学响应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5):11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5.022]
[6]李金奎,吴凯.地质雷达在地铁隧道深度探测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3):13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27]
[7]史思强.黄土暗穴对近距隧道施工的影响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5):16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5.030]
[8]巴放.地铁车站基坑和区间隧道近接施工对地面建筑物影响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5):21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5.041]
[9]张俊岱,佘芳涛,王永鑫,等.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围岩变形与力学特性[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1):16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30]
[10]闫红江,刘成禹,邓志刚,等.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力学机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5):16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5.02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9-26 修稿日期:2018-10-17基金项目: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项目(隧研台:2018-12)作者简介:闫红江(1972—),男,河南洛阳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管理和技术工作。E-mail:297203386@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