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林顺建.某幼儿园隔震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6):146-15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6.029]
点击复制

某幼儿园隔震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6年06期
页码:
146-151
栏目:
出版日期:
2016-12-3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林顺建
福建省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福建福州350008
关键词:
基础隔震框架结构独立柱抗震性能
分类号:
TU352.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6.06.02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了研究采用隔震技术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对隔震层位于地下室柱顶的某三层框架结构进 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动力时程分析。综合考虑隔震装置的布置、隔震支座的尺寸选取以及下部独立柱 结构的加强等因素进行设计。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在设防烈度7度(0.15g)中 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层间剪力减震率均超过63%,上部结构最大位移角为1/503;在超烈度8度(0.20g) 大震作用下,上部结构最大位移角为1/401,下部独立柱结构位移角1/3070,隔震层水平位移为限值的 68.9%,上部各楼层加速度减震率也达到61.4%以上。工程设计与分析表明:在设防烈度中震作用下, 隔震结构比抗震结构的周期延长4.02倍,减震效果显著,说明了较规则结构可以很好地发挥隔震技术 优势;经过不断地设计优化,并进行超烈度地震作用的验算和论证,表明了隔震工程具备抵抗超烈度地 震作用的能力(提高了1度),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 程:CECS126:2001[S].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 会,2001.
[3] 吴应雄.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设计方法[J].水利与 建筑工程学报,2016,14(2):6772.
[4] 吴应雄.某工程底层柱顶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评价[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5):4146.
[5] JianMinJin,PingTan,FULinZhoU,etal.Shakingtable teststUdyonmidstoryisolationstrUctUres[C]//Advanced MaterialsResearch.ChengdU:TrendsinCivilEngineering China,2012:378381.
[6] 马长飞,谭平,张亚辉,等.考虑P-Δ效应的柱顶隔 震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 230234.
[7] 杜永峰,唐能.串联隔震结构震损倒塌动态模型分析 [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1):4246.
[8] Shiang-JUngWang,KUo-ChUnChang,Jenn-Shin Hwang,etal.DynamicbehaviorofabUildingstrUctUretested withbaseandmidstoryisolationsystems[J].E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2,42:420433.
[9] 傅金华.日本抗震结构及隔震结构的设计方法[M].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0] KaraborkT.PerformanceofmUltistoreystrUctUreswithhigh dampingrUbbersUpportbaseisolationsystems[J].StrUc tUralEngineeringandMechanics,2011,39(3):399410.
[11] 金建敏,谭平,周福霖,等.下部隔震层间隔震结构振 动台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31(6):10510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于祥龙,章青.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约束效应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4):14.
[2]杨佳玲,王社良,陈琪.框架结构基础滑移隔震地震反应的ANASYS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4):145.
[3]王社良,曹晓辉.框架结构层间滑移隔震结构隔震效果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5):30.
[4]叶茂,任珉,谭平,等.框架结构内环境振动波传播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2):23.
[5]吴应雄,陈骁,邵奕夫,等.水平初位移条件下实际隔震结构现场测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6):10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5.06.019]
[6]马英超,贾金青,张建成.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不同剪跨比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4):19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4.037]
[7]陈宇.某小学教学综合楼隔震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2):22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2.043]
[8]赖勇,朱亚磊,余锦地.框架结构护岸新技术在城市河道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3):11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23]
[9]马小瑞.楼梯形式对R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1):22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1.041]
[10]王林建,李飞燕,刘 静,等.基于长周期作用的大底盘基础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4):20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4.03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61025 修稿日期:20161130 基金项目: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科技资助项目(00501311) 作者简介:林顺建(1966—),男,福建莆田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及审查工作。Email:2331519991@qq.Co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