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薛翊国,孔凡猛,杨为民,等.川藏铁路沿线主要不良 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0,39(3):445-468.
[2] 杨德宏.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 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9,63(9):16-22,27.
[3] 黄 勇,孟祥连,胡卸文,等.雅安至林芝交通廊道重 大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研究 [J].工程地质学报, 2021,29(2):307-325.
[4] 彭建兵,崔 鹏,庄建琦.川藏铁路对工程地质提出的 挑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0,39(12):2377- 2386.
[5] 田四明,王 伟,唐国荣,等.川藏铁路隧道工程重大 不良地质应对方案探讨[J].隧道建设 (中英文), 2021,41(5):697-712.
[6] 闫红江,刘成禹,邓志刚,等.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初期 支护大变形的力学机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17(5):168-174.
[7] 尤显明,李沿宗.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导洞应力 释放及多层支护变形控制技术[J].隧道建设,2017, 37(7):832-837.
[8] 李沿宗,尤显明,赵 爽.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贯通段 变形控制方案研究———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为例 [J].隧道建设,2017,37(9):1146-1152.
[9] 陶志刚,任树林,王丰年,等.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 大变形 NPR锚索控制方法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 文),2020,40(S2):82-92.
[10] 李志军,郭新新,马振旺,等.挤压大变形隧道研究现 状及高强预应力一次(型)支护体系[J].隧道建设 (中英文),2020,40(6):769-782.
[11] 张 瑞,林 萍,刘成禹.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缓冲层 的大变形控制效果及合理厚度研究[J].水利与建筑 工程学报,2021,19(1):176-181.
[12] 吴军国,高 飞.川藏铁路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隧道 施工方法分析[J].安徽建筑,2021,28(3):140-145.
[13] 杨木高.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J].现代隧道 技术,2019,56(2):175-181.
[14] 王福善.木寨岭隧道极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 术[J].隧道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2019,2(4):65-73.
[15] 王明胜.强风化炭质板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J].铁道工程学报,2021,38(7):35-39,47.
[16] 龚 斌,唐春安.马蹄形隧道围岩非线性变形破坏的 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17 (3):28-32,54.
[17] 赵建明.木寨岭岭脊段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规律及 支护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64-6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喜华.雅鲁藏布江峡谷段某深埋隧道岩爆特征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6):2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6.005]
[2]李云刚.软岩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工法比选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1):15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1.030]
[3]张进增.Hoek-Brown强度准则在高应力场判别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1):16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1.031]
[4]陈锦涛,韩爱果,任光明.基于应力监测的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1):17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1.032]
[5]周晓靖,罗红星,钟明文,等.基于变形监测的软岩隧道有限元反演分析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4):7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4.016]
[6]郑进修,何建华,张建海,等.叶巴滩地下厂房布置方案选择与围岩稳定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5):3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5.005]
[7]闫红江,刘成禹,邓志刚,等.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的力学机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5):16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5.029]
[8]李鹏飞,吴述,周红喜,等.澜沧江某地下洞室高地应力特征及围岩稳定预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3):19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34]
[9]杨朝帅,李达强,牛富生.基于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支护策略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5,(01):15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5.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