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秦子鹏,田艳,朱建宏.纤维素纤维对透水混凝土性
能影响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4):
66-68;
[2] 李川言,陆春华,刘荣桂,等.透水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分
析[J].硅酸盐通报,2016,35(10):3132-3138.
[3] 李川言.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收集系统研究[D].镇江:
江苏大学,2017.
[4] 孔思宇.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J].商品混凝土,2017(Z1):46-50.
[5] 张晓华,张仕林,龙倩.再生混凝土收缩性能及模型
[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5):105-109.
[6] 甘冰清.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
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15.
[7] 王军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收缩和抗冻性试验研
究[J].工业建筑,2016,46(2):103-106.
[8] 彭成,肖茁良,叶恒达,等.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
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6):126-130.
[9] 张贤超.高性能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其生命周期
环境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10] 李秋实,何东坡.天然与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对比试
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5,41(1):89-94.
[11] 解伟,范程程,陈爱玖,等.再生骨料和橡胶颗粒对
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通报,2017,36(5):
1492-1498.
[12] 王军强.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强度和透水性能试验
研究[J].结构工程师,2015,31(4):167-171.
[13] 张浩博,杜晓青,寇佳亮,等.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
压性能及透水性能试验研究[J].实验力学,2017,32
(2):247-256.
[14] 王永海,寇卫锋,周永祥,等.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力
学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工程质量,2015,33(5):
46-50.
[15] 张松涛,贾欣悦,宋卓,等.无砂再生透水混凝土配
合比设计[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6(12):6-12.
[16] 付立彬,等.透水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12):195-19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秦子鹏,田艳,朱建宏.纤维素纤维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4):66.
[2]彭成,肖茁良,叶恒达,等.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6):12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6.025]
[3]范炜,陈峰.再生骨料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2):12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2.023]
[4]仝道斌,陈 敏,丰 蕾,等.中小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再生透水混凝土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4,(04):18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4.04.026]
[5]尹志刚,范 巍,董思健,等.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4):2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