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祖典.黄土力学与工程[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7.
[2] 徐张建,林在贯,张茂省.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J].岩
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7):1297-1312.
[3] 王永淼,林在贯.中国黄土的结构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4] 谢定义,齐吉林.土的结构性性及其定量化参数研究新
途径[J].岩土工程学报,1999,20(2):651-656.
[5] 谢定义,齐吉林,朱元琳.土的结构性参数及其与变形
-强度的关系[J].水利学报,1999(10):1-6.
[6] 谢定义,齐吉林,张振中.考虑土结构性的本构关系
[J].土木工程学报,2000,33(4):35-41.
[7] 邓国华.真三轴条件下黄土的结构性参数及结构性本
构关系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8.
[8] 马林,邵生俊,陈昌禄.黄土结构性对挡土墙土压力
的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9(3):596-
602.
[9] 任鹏,薛晓辉.偏压及沟谷地形条件下黄土隧道力学
特性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3,222(3):39-41.
[10] 郭军,王明年.大断面黄土隧道工程特性研究[J].
公路交通技术,2009,12(6):96-101.
[11] 赵勇,李国良,喻渝.黄土隧道工程[M].北京:中
国铁道出版社,2011.
[12] 邵生俊,周飞飞,龙吉勇.原状黄土结构性及其定量化
参数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4,26(4):531-53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杜雅峰,夏欢欢,刘会平,等.广州地区海积软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2):12.
[2]马林,关伟,张军.考虑结构性影响的黄土隧道围岩力学响应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5):11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5.022]
[3]罗爱忠,方娟.基于FLAC3D黄土的湿载结构性本构模型二次开发[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3):12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3.022]
[4]扈胜霞,杨磊,王梦南,等.饱和原状素填土的压缩特性研究及结构性效应初探[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4):94.[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4.019]
[5]李玉波,朱才辉,段 宇,等.黄土隧道地层增湿条件下衬砌力学响应[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6):33.[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6.006]
[6]曹谦,陈杰,孙成才,等.黄土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围岩力学性状及变形界限值[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02):5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2.02.009]
[7]王筱予,王丽琴,牛俊涛,等.黄土结构性对其压缩-回弹变形特性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4,(04):10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4.0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