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玮,简文彬,董岩松,等.某含软弱夹层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6):107-111.
点击复制

某含软弱夹层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4年06期
页码:
107-111
栏目:
出版日期:
2014-12-31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陈玮;简文彬;董岩松;林兴旺;
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州大学岩土工程与工程地质研究所;福建省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微裂隙软弱夹层应力集中稳定性
摘要: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分布较为集中。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存在较为发育的微裂隙结构面和一些软弱岩脉风化而成的软弱夹层,由于风化作用、降雨和地下水渗入等外界环境影响,裂隙中的填充物泥化和膨胀,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迅速下降,形成软弱夹层,造成边坡失稳破坏。以某含软弱夹层花岗岩残积土边坡为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对该边坡的变形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直接开挖后沿软弱夹层将发生较大的相对滑动,最大水平位移达22 cm,同时表明软弱夹层的存在不仅造成了边坡总体变形的增大,还决定了边坡失稳破坏时滑动面的位置。研究成果可为此类含软弱夹层的残积土边坡的设计、施工和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更多还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清,蒋惠忠.闽南三角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及其工程 地质特性的研究[J].福建地质,1990,9(2):90-99.
[2] 黄汉盛,江永存.花岗岩残积土中微裂隙对基坑安全的 影响[J].地质科技情报,2005,24(B07):69-73.
[3] 吴能森.花岗岩残积土开挖边坡的工程特性[J].山地 学报,2006,24(4):431-436.
[4] 方祥位,陈正汉,申春妮,等.残积土特殊应力路径的三 轴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5,26(6):932-936.
[5] 赵建军,王思敬,尚彦军,等.全风化花岗岩抗剪强度影 响因素分析[J].岩土力学,2005,26(4):624-628.
[6] 李志清,余文龙,付乐,等.膨胀土胀缩变形规律与灾 害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2):270-275.
[7] 张晓平,吴顺川,张志增,等.含软弱夹层土样变形破坏 过程细观数值模拟及分析[J].岩土力学,2008,29(5): 1200-1204.
[8] BardetJP,ProubetJ.Shear-bandanalysisinidealizedgran- ularmaterial[J].JournalofEngineeringMechanics,1992, 118(2):397-415.
[9] 李龙起,罗书学,魏文凯,等.降雨入渗对含软弱夹层顺 层岩质边坡性状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 工程学报,2013,32(9):1772-1778.
[10] 阮林龙,叶兴军.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破坏及防护[J]. 岩土工程界,2009,(12):61-64.
[11] 许宝田,钱七虎,阎长虹,等.多层软弱夹层边坡岩体 稳定性及加固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 (增2):3959-3964.
[12] 王清,唐大雄,张庆云,等.中国东部花岗岩残积土 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的研究[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1,21(1):73-81.
[13] 吴能森.花岗岩残积土的分类研究[J].岩土力学, 2006,27(12):2299-2304.
[14] 简文彬,陈文庆,郑登贤.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试验研 究[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 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5] 林瑚旺,刘成禹.福建省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破坏特 点[J].中华民居:学术刊,2011,(12):433-435.

[16] 张昆,郭菊彬.滑带土残余强度参数试验研究[J]. 铁道工程学报,2007,(8):13-15.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