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仁山.邵武市土质滑坡特征、分布规律及减灾对策
[J].中国煤田地质,2004,16(5):3638.
[2] 唐春,罗吉祥,汪梅.大关县滑坡灾害发育特征及
成因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09,(7):3536.
[3] 刘茂.土质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
[4] 郭果,陈筠,李明惠,等.土质滑坡发育概率与坡度
间关系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3,21(4):607612.
[5] 杨瑞东,任海利,龙杰,等.贵州主要岩石类型风化土
壤微量、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与生态环境关系探讨[J].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6):110119.
[6] 李庆海.贵州省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
遵义县调查报告[R].贵州:贵州正业工程技术投资有
限公司,2012.
[7] 马秋红.秦巴山区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
育的控制作用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1.
[8] 肖尚德,李智民,刘云彪,等.湖北省清江流域滑坡分布
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2,20(4):
514521.
[9] 沈开俊,刘严松,何政伟.四川兴文县滑坡发育特征及
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
(4):120122.
[10] 王建智.略阳县堆积层滑坡的发育规律研究[J].水利
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18(4):200203.
[11] 余祖湛.三峡库区秭归段土质滑坡成因、影响因素及
整治措施[J].基础工程,2002,6(2):4547.
[12] 黄玉华.陕北“对滑”型黄土滑坡发育特征及其整治对
策探讨———以子长县阎家沟滑坡为例[J].西北地震
学报,2009,31(2):152156.
[13] 刘泓伶,郭光辉,曾广文.云南省大关县滑坡灾害特征
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2,23(3):131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18-2006.滑坡防
治工程勘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19-2006.滑坡防
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
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