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珂,董舞,王春青.2021年盛夏黄河三花区间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3):234-24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3.033]
点击复制

2021年盛夏黄河三花区间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3年03期
页码:
234-240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6-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刘珂1董舞2王春青1
1.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河南郑州450004;2.黄河水利委员会新闻宣传出版中心,河南郑州450004
关键词:
暴雨水汽通量水汽源湿位涡
分类号:
P426;P458.121.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3.03.03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2021年盛夏黄河中游三花区间降水量553.3mm,位列1961年以来第一位。持续的强降水过程造成了流域罕见特大洪水。本文针对2021年7月—8月三花间4次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水汽通量、湿位涡分析了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和强降水期间的对流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021年三花区间盛夏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通道有四条,分别是中国南海的东南水汽流输送、源于孟加拉湾的西南季风水汽流输送、来自副热带太平洋的偏东风水汽流输送以及来自西风带的水汽输送;过程强降水时段暖湿水汽在河南西部山区及华北地区汇聚后进入三花区间。四次暴雨过程均对应经向(纬向)水汽通量辐合和纬向(经向)水汽通量辐散,东风波内部纬向水汽通量辐合造成的强降水具有明显极端性(局地小时降水量连续5h超过40mm/h)。2021年盛夏三花区间暴雨期间对流层低层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同时存在,降水过程强降水时段发生在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交汇附近,低层湿位涡大值中心与过程强降水时段具有较好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史辅成,易元俊,高治定.黄河流域暴雨洪水特性[J].水文,1990,10(4):50-53.
[2] 杨特群,饶素秋,张 勇,等.厄尔尼诺与黄河流域汛期降雨洪水的关系分析[J].人民黄河,2007,29(8):20-21,79-80.
[3] 姜胜利.2013年黄河流域延水雨水情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8,36(5):41-42.
[4] 温跃修.黄河流域未来极端气候变化及对中游洪水事件的影响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20.
[5] 王浩宇,贾雅娜,张玉柱,等.黄河流域末次冰消期以来古洪水事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7):1220-1234.
[6] 屠新武,马文进.黄河中游“2003·7”特大暴雨洪水分析[J].水文,2004(4):61-64.
[7] 井 喜,李杜宏,屠妮妮,等.黄河中下游一次MCC和中-β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暴雨过程综合分析[J].高原气象,2011,30(4):913-928.
[8] 陈志凌,李晓宇,陈 卫.黄河中游窟野河“7·21”暴雨洪水特性简析[J].人民黄河,2013,35(6):21-22.
[9] 雷成茂,李 焯,郭邵萌.2016年黄河西柳沟“8·17”暴雨洪水分析[J].人民黄河,2017,39(11):63-65.
[10] 赵桂香,薄燕青,邱贵强,等.黄河中游一次大暴雨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2017,36(2):436-454.
[11] 宋清芝,吕林宜.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8,41(2):52-59.
[12] 乔春贵,梁 钰,王 君,等.黄河中游一次致洪暴雨过程的天气学诊断[J].人民黄河,2021,43(8):26-32.
[13] 张利娜,韩作强,刘 静,等.黄河中游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J].人民黄河,2021,43(12):23-28,34.
[14] 李跃清,蒋兴文.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J].暴雨灾害,2007,26(1):36-41.
[15] 申乐琳,何金海,周秀骥,等.近50年来中国夏季降水及水汽输送特征研究[J].气象学报,2010,68(6):918-931.
[16] SunBo,WangHuijun.Watervaportransportpathsandaccumulation during widespread snowfallevents inNortheasternChina[J].JournalofClimate,2013,26:4550-4566.
[17] 孙 力,马梁臣,沈柏竹,等.2010年7—8月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6,40(3):630-646.
[18] 崔晓鹏,杨玉婷.“21·7”河南暴雨水汽源地追踪和定量贡献分析[J].大气科学,2022,46(6):1543-1556.
[19] 李湘瑞,范 可,徐志清.2000年后中国北方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减少及水汽输送特征[J].大气科学,2019,43(5):1109-1124.
[20] 王丛梅.“04.7”冀南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2469-2476.
[21] 叶爱芬,李江南,徐永辉,等.珠三角一次暖区强降水过程湿位涡的演变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2011,27(2):237-243.
[22] 李静楠,潘晓滨,臧增亮,等.一次华北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6,35(2):158-165.
[23] 李耀辉,寿绍文.一次江淮暴雨的及对称不稳定研究[J].气象科学,2000,20(2):171-17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陆廷春.南京市六合区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衔接关系[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6):191.
[2]陆廷春,杨星,蔡开玺,等.城市暴雨和台风联合致灾概率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3):142.
[3]陈扬.南京市暴雨地表产流模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1):10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12-17     修稿日期:2023-02-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432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2011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家科技创新合作专项”(2018YFE0106500)
作者简介:刘 珂(1986—),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黄河流域气象水文预报方面的工作。E-mail:420810217@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