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付强,张耀哲,王文娥.浑水灌区过渡段引水明渠恢复饱和系数沿程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2):81-8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2.012]
点击复制

浑水灌区过渡段引水明渠恢复饱和系数沿程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3年02期
页码:
81-87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4-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付强12张耀哲12王文娥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关键词:
浑水灌区过渡段引水渠恢复饱和系数
分类号:
S274.4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3.02.01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针对浑水灌区渠首沉沙池前过渡段引水明渠存在的泥沙淤积问题,开展了泵站过渡段引水明渠水流泥沙运动特征的分析研究,给出了该区段非均匀沙各分组粒径级泥沙恢复饱和系数的量化确定方法,分析讨论了多种工况组合时,该区段非均匀沙各粒径级恢复饱和系数的变化特征,为过渡段泥沙输移的精准量化分析提供了依据,为过渡段渠道基于不淤设计的相关水力几何约束条件分析比选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曹文洪,方春明,戴 清.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张芳芳,张耀哲,粟晓玲.灌渠闭闸期闸前段流场特征及泥沙淤积速率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2):111-118.
[3] 江恩慧.黄河泥沙研究重大科技进展及趋势[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18(1):1-9.
[4] 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等.引黄灌渠泥沙迁移特性与渠道挟沙力模型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9,38(10):63-71.
[5] 韩其为.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前沿研究成果[J].水利学报,2018,49(9):1040-1054.
[6] 张耀哲.灌区泥沙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19(6):10-17.
[7] 窦国仁.潮汐水流中的悬沙运动及冲淤计算[J].水利学报,1963(4):13-24.
[8] 张#舜.明渠水流泥沙扩散过程的研究及其应用[J].泥沙研究,1980(1):37-52.
[9] 周建军,林秉南.二维悬移质泥沙数学模型第一部分———模型理论与验证(英文)[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5(1):78-98.
[10] 李林林,夏军强,邓珊珊,等.长江中游荆江段非均匀悬沙恢复饱和系数[J].水科学进展,2021,32(5):727-737.
[11] 李侃禹.水库非均匀沙恢复饱和系数特性[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51(9):778-781,816.
[12] 韩其为,何明民.恢复饱和系数初步研究[J].泥沙研究,1997(3):34-42.
[13] 韩其为,陈绪坚.恢复饱和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J].泥沙研究,2008(6):8-16.
[14] 贺方舟,朱勇辉,郭小虎,等.水库下游悬移质泥沙沿程恢复研究进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7,34(12):1-6.
[15] 尹进高,吕宏兴,栾维功,等.梯形渠道断面流速分布规律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08(12):67-6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10-21     修稿日期:2022-11-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113);陕西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21slkj-8)
作者简介:付 强(199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水力学。E-mail:1687673026@qq.com
通讯作者:张耀哲(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工程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531454930@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