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博文,荣强,刘海洋,等.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平面不规则结构双层隔震体系抗震性能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1):82-8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1.013]
点击复制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平面不规则结构双层隔震体系抗震性能分析()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3年01期
页码:
82-89
栏目:
出版日期:
2023-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李博文1荣强1刘海洋1陈永涛2
1.烟台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2.青岛金源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关键词:
双层隔震平面不规则结构近断层地震动抗震性能
分类号:
TU352.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3.01.01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探究平面不规则建筑采用双层隔震体系受水平方向近断层地震动影响时的抗扭情况,对某一 12层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模型,考虑中间隔震层位置不同的影响,使用 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种不同的双层隔震体系模型,即三层、六层、九层隔震体系,并与基础固定模型和传统基础隔震模型相对比,以 X和 Y两个水平方向对结构输入两种类型的近断层地震波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构输出的各种与抗震性能相关的动力响应参数。结果表明:五种模型中,三层隔震体系能使结构的自振周期增加 1.8倍,且周期比更小;三层隔震体系的层间剪力最小;三层隔震体系可有效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三层隔震体系对平面不规则结构楼层加速度控制能力优于其他模型;三种双层隔震体系的扭转位移比均远小于基础固定模型,其对小跨度方向扭转位移比的控制更明显;三层隔震体系相比于其他模型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且布置时应注意中间隔震层的参数选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笑宇,王东升,付建宇,等.近断层地震动脉冲特性研究综述[J].工程力学,2021,38(8):1-14,54.
[2] 李 帅.近断层地震动工程特性及其作用下大跨斜拉桥地震响应分析[D].南京:东南大学,2018.
[3] AhedHabib,ImanYoussefi,MehmetM.Kunt.Identifi-cationofpulse-likegroundmotionsusingartificialneuralnetwork[J].Earthquake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Vibration,2022,21(4):899-912.
[4] RostamiAfshin,PourshaMehdi.Alateralloaddistribu-tionforthestaticanalysisofbase-isolatedbuildingframesundertheeffectoffar-faultandnear-faultgroundmotions[J].Structures,2021,34:2384-2405.
[5] 颜桂云,吴应雄,陈福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下层间隔震的非线性反应与隔震层限位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23(6):1185-1197.
[6] DicleliM,Buddaram S.Equivalentlinearanalysisofseismic-isolatedbridgessubjectedtonear-faultgroundmotionswithforwardrupturedirectivityeffect[J].Engi-neeringStructures,2007,29(1):21-32.
[7] 杨迪雄,李 刚,程耿东.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2005(2):119-124.
[8] 贺秋梅,李小军,刘爱文,等.地震动速度脉冲对高层基础隔震建筑地震反应的影响[C]//第四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2014:408-411.
[9] KalkanE,KunnathSK.Effectsofflingstepandforwarddirectivityonseismicresponseofbuildings[J].Earth-quakeSpectra,2006,22(2):367-390.
[10] 杨迪雄,赵 岩.近断层地震动破裂向前方向性与滑冲效应对隔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地震学报,2010,32(5):579-587,633.
[11] 吴 强,陈少林.近断层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地震反应[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22,42(1):104-109.
[12] 潘 毅,时胜杰,常志旺,等.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放大效应的量化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11):8-16.
[13] 吴巧云,何宛澄,朱宏平.不同频域地震动下混合被动控制体系的减隔震效果[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20,46(2):121-126.
[14] 高剑平,潘月月.基于能量的高层建筑分段隔震体系参数优化[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2):124-129.
[15] 荣 强,吴 东,盛 严.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双层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5,37(3):32-37.
[16] 张 弛.基于倒塌分析的不规则结构和中美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21.
[17] 张懿婷.平面布置不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20.
[18] 赵建东,王曙光,刘伟庆.L形高层隔震结构扭转影响参数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0,26(3):74-79.
[1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0] 王 伟.近断层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能量谱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21] 陈彦江,梁金宝,许维炳,等.近断层地震破裂方向性效应对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20,42(6):158-168.
[22] 江 义,杨迪雄,李 刚.近断层地震动向前方向性效应和滑冲效应对高层钢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J].建筑结构学报,2010,31(9):103-110.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10-20 修稿日期:2022-11-16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0ME238)
作者简介:李博文(199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结构抗震减灾。E-mail:libowen0216@163.com
通讯作者:荣 强(1975—),男,博士,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抗震减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rqmp@sohu.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