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耀哲.灌区泥沙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06):10-1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1.06.002]
点击复制

灌区泥沙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1年06期
页码:
10-17
栏目:
出版日期:
2021-12-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张耀哲12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 杨凌 712100;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关键词:
灌区泥沙水沙调控
分类号:
TV14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1.06.002
摘要:
以流域高质量发展大背景下灌区建设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简要归纳了从取水头部到渠 系末端,渠灌区所存在的四个方面的工程泥沙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回顾和总结了包括渠首工程泥沙问 题、干渠粗颗粒泥沙处理技术、明渠挟沙水流运动理论及灌区泥沙治理方略发展沿革、实现渠灌区浑水 安全输移与水沙调控目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探讨灌区工程泥沙问题妥善 解决需进一步开展研究工作的重点与目标,对更好解决灌区泥沙问题,保障大型灌区输配水系统长期安 全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河流工程学教研室.河流泥沙工程 学[M].北京:水利出版社,1981.
[2] 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泥沙手册[M].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
[3] 沙玉清.泥沙运动学引论[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 社,1965.
[4] 张瑞瑾.张瑞瑾论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1996.
[5] 钱 宁,万兆惠.泥沙运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83.
[6] 谢鉴衡.河床演变及整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版社,1994.
[7] 窦国仁.明渠和管道中层流和紊流的总规律[J].中国 科学(A辑),1982(5):472-480.
[8] 张 浩,任增海.明渠高含沙水流阻力规律探讨[J]. 中国科学(A辑),1982(6):571-577.
[9] 韩其为.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研究[J].科学通 报,1979(17):804-808.
[10] 洪尚池,张永昌,温善章,等.结合引黄供水沉沙淤筑 相对地下河的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1998.
[11] 李义天,邓金运,孙韶华,等.河流水沙灾害及其防治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12] 姚文艺,李 勇,张原锋,等,维持黄河下游排洪输沙 基本功能的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3] 高占义.我国灌区建设及管理技术发展成就与展望 [J].水利学报,2019,50(1):88-96.
[14] 史良胜,查元源,胡小龙,等.智慧灌区的架构、理论 和方法之初探[J].水利学报,2020,51(10):1212- 1222.
[15] 陈绪坚,胡春宏,安毓琪,等.黄河泥沙合理配置方案 研究[J].泥沙研究,2021,46(3):1-9.
[16] 张楚汉,王光谦.我国水安全和水利科技热点与前沿 [J].中 国 科 学 (技 术 科 学),2015,45(10):1007- 1012.
[17] 康绍忠.加快推进灌区现代化改造补齐国家粮食安 全短板[J].中国水利,2020(9):1-5.
[18] 江恩慧.黄河泥沙研究重大科技进展及趋势[J].水 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18(1):1-9.
[19] 刘旭东,李贵启.我国低水头引水枢纽引水防沙问题 的实践及其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1983(2):10-18.
[20] 徐国宾.弯道式引水枢纽中弯道的优化设计[J].泥 沙研究,1992(3):65-69.
[21] 罗索福斯基,尹学良.弯道水流的研究[J].泥沙研 究,1958(1):83-95.
[22] 孙东坡,朱岐武,张耀先,等.弯道环流流速与泥沙横 向输移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1):61-66.
[23] 张耀哲,王敬昌,梁宗祥,等.多沙河流岸边式泵站优 化布置方案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 (2):10-12.
[24] 李 敏,张耀哲,赵嘉恒.曲线型束水分沙导流墙在 无坝引水工程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2,30 (11):95-97,214.
[25] 刘青泉,周济福,舒安平.床面附近泥沙运动的分析 [J].水科学进展,2003(5):569-575.
[26] 陈佳代,余新建,顾癑琦,等.抽吸式取水口流场特性 及其对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J].科技通报,2021,37 (8):100-107.
[27] SunZ,ZhengH,XuD,etal.Verticalconcentration profileofnonuniformsediment[J].国际泥沙研究(英 文版),2021,36(1):7.
[28] 王延召,张耀哲.有关悬移质级配垂向分布计算方法 的改进[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3):186-189, 195.
[29] 贺 莉,陈 东,段光磊,等.基于分数阶对流扩散方 程的悬沙垂向分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8,46(5):418-424.
[30] 沙玉清.沉沙池形式之研究[J].清华大学土木工程 学会会刊第 3期,1934.
[31] 杨晋营.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的运行设计和原型观 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2(3):35-38.
[32] 周 著,邱秀云,侯 杰,等.漏斗式全沙排沙技术及 其应用[J].水科学进展,2001(1):95-98.
[33] 谭培根.“自排沙廊道”专利技术在东雷抽黄灌区的 应用[J].中国水利,2006(18):39-40.
[34] 张 毅,刘 金,张耀哲.渠底螺旋流形成及其流速 结构的分析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1): 53-55,57.
[35] 张 毅,张耀哲,苌志超.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 的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28 (4):78-82.
[36] 刘 欣,潘云文.新型无坝取水系统设计[J].中国农 村水利水电,2021(6):143-147.
[37] 李 林,张 斌.干旱区多沙河流引水续灌沉沙排沙 池一体化设计试验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9):106-111.
[38] 刘春晶,赵凡萱,段炎冲,等.移动式水力清淤装置试 验研究[J].泥沙研究,2020,45(6):1-7.
[39] 沙玉清.黄土渠安定渠槽之设计法[J].水利月刊, 1934,9(2).
[40] 胡春宏.我国泥沙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向[J].泥沙研 究,2014,39(6):1-5. 15 第 6期 张耀哲:灌区泥沙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41] 窦国仁.再论泥沙起动流速[J].泥沙研究,1999,24 (6):1-9.
[42] 韩其为,陈绪坚.恢复饱和系数的理论计算方法[J]. 泥沙研究,2008,33(6):8-16.
[43] 倪晋仁.风沙两相流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6.
[44] 钟德钰.泥沙运动的动理学理论[M].北京:科学出 版社,2015.
[45] 胡春宏,惠遇甲.明渠挟沙水流运动的力学和统计规 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46] 方红卫,陈明洪,陈志和.环境泥沙的表面特性与模 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7] 迟耀瑜,杨廷瑞.高含沙引水及淤灌技术[M].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5.
[48] 相保成.尊村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效益及问题分析 [J].中国水利,2007(17):28-29,41.
[49] 王延贵,胡春宏.流域泥沙的资源化及其实现途径 [J].水利学报,2006(1):21-27.
[50] 曹文洪,方春明,戴 清.引黄灌区水沙配置理论与 关键技术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51] 周宗军,王延贵.引黄灌区泥沙分布评价[J].泥沙研 究,2009,34(1):68-73.
[52] 田庆奇,苏佳林,史红玲.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 控模式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报,2016,14(4):267-273.
[53] 田庆奇,卢 健,史红玲.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发展及 泥沙治理历程探讨[J].中国水利,2016(1):36-38.
[54] 史红玲,胡春宏,王延贵.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配 置能力指标研究[J].泥沙研究,2019,44(1):1-7.
[55] 胡 健,戴 清,张志昊,等.引黄灌区非均匀沙的输 送机理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27(6):18-22.
[56] 王延贵,胡春宏,周宗军.引黄灌区泥沙远距离分散 配置模式及其评价指标[J].水利学报,2010(7): 764-770.
[57] 张小帅,张耀哲,党永仁,等.泾惠渠灌区浑水泥沙输 移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5,31(S1):180-187.
[58] 张小帅,张耀哲,田 智,等.泾惠渠灌区泥沙淤积成 因与减淤对策[J].灌溉排水学报,2015,34(S1):152- 157.
[59] 王 婧,韩启彪,那 巍.山西柳林灌区引黄水的泥 沙特性分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S2):140- 143.
[60] 姚 欣,李金山,黄修桥,等.引黄畦灌田间水沙分布 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8):147-152.
[61] 赵志华,吴文勇,王佳盛,等.引黄灌渠泥沙迁移特性 与渠道挟沙力模型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 2019,38(10):63-71.
[62] 高红艳,魏占民.镫口扬水灌区输水干渠来沙特性解 析[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7):99-105.
[63] 王新宏,吴 巍,雷赐涛,等,东雷抽黄引水灌区退水 对干渠减淤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18,46(8):131-138.
[64] 方春明,曹文洪.引黄灌区渠网泥沙数学模型[J].中 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2):81-85.
[65] 韩其为,陈绪坚,薛晓春.不平衡输沙含沙量垂线分 布研究[J].水科学进展,2010,21(4):512-523.
[66] 许琳娟,曹文洪,刘春晶.非均匀沙运动特性试验 [J].水科学进展,2016,27(6):841-848.
[67] 韩其为.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前沿研究成果[J].水利 学报,2018,49(9):1040-1054.
[68] 柴朝晖,方红卫,姚仕明,等.黏性泥沙絮凝 -沉降 - 再悬浮运动过程数学模型研究[J].水利学报,2016, 47(12):1540-1547.
[69] 白 静,方红卫,何国建,等.细颗粒泥沙净冲刷和输移 的大涡模拟研究[J].力学学报,2017,49(1):65-74.
[70] 张 磊,钟德钰,吴保生,等.明渠中悬移质的弥散 - 对流方程及悬浮机理[J].力学学报,2013(1):83-93.
[71] 贾宝真,钟德钰.非均匀悬移质泥沙弥散速度本构方 程[J].水力发电学报,2019,38(3):1-11.
[72] 黄 海,张红武,张 磊,等.水沙两相浑水模型的紊流 封闭及初步验证[J].水利学报,2020,51(1):69-80.
[73] 袁 强,张 曼,周建军.悬移质挟沙能力水槽实验 方法探讨[J].水力发电学报,2021,40(2):20-30.
[74] 许文盛,陈 立,刘 林,等,粘性泥沙分层运动中流 速垂线分布特征试验[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0,43(3):315-319.
[75] 王 军,谈广鸣,舒彩文.固结状态下黏性泥沙起动 规律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14,39(6):25-29.
[76] 张小峰,徐 顺,卢新华,等.一维悬移质泥沙输移方 程及其滞后和离散效应[J].泥沙研究,2018,43(4): 8-15.
[77] 王 龙,李家春,周济福.黏性泥沙絮凝沉降的数值 研究[J].物理学报,2010,59(5):3315-3323.
[78] 谢益芹,周济福,王 旭.非线性波输沙过程与挟沙 能力研究[J].泥沙研究,2021,46(3):20-27.
[79] 郭 超,何 青,郭磊城,等.紊动对黏性细颗粒泥沙 絮凝沉降影响的试验研究[J].泥沙研究,2019,44 (2):18-25.
[80] 张耀哲,王亚林,王文娥.含沙量对 U型渠道水流流 速横向分布律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 (12):134-139.
[81] 王亚林,张耀哲.含沙量变化对 U型渠道垂线流速分 布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6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第 19卷版),2011,39(9):230-234.
[82] 王延召,张耀哲,叶瑞禄.水流挟沙能力及其双值关 系分析[J].泥沙研究,2018,43(5):7-12.
[83] 周 双,张根广,王愉乐.泥沙起动标准和起动参数 的关系研究[J].泥沙研究,2020,45(5):7-12.
[84] 张宇卓,张根广.黏性泥沙絮团形态的模拟研究[J]. 泥沙研究,2021,46(3):16-19,42.
[85] 佟二勋.关于目前分流分沙的研究成果综述[J].水 利水电技术,1962(9):39-48.
[86] 丁君松,丘凤莲.汊道分流分沙计算[J].泥沙研究, 1981(1):58-64,57.
[87] 梁志勇,徐永年.灌区引水口水沙运动与引沙比探讨 [J].灌溉排水,2000(1):50-55.
[88] 曹继文,陈惠泉,贺益英.明渠岸边横向取水口水力 特性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03(10):32-37.
[89] 王延贵,史红玲.引黄灌区不同灌溉方式的引水分沙 特性及对渠道冲淤的影响[J].泥沙研究,2011,36 (3):37-43.
[90] 史红玲,胡春宏.分流对引黄灌区渠道淤积的影响研 究[J].人民黄河,2017,39(1):1-5,20.
[91] 叶瑞禄,张耀哲.渠系节点三维流场的试验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8(1):145-149,153.
[92] 王延召,张耀哲.渠系节点悬移质淤积分布数值模拟 [J].灌溉排水学报,2018,37(5):81-85.
[93] 徐国宾,高 仕,赵訾娟.淤泥对平面钢闸门启门力 影响的计算方法[J].水利学报,2012,43(9):1092- 1096.
[94] 张芳芳,张耀哲,粟晓玲.灌渠闭闸期闸前段流场特 征及泥沙淤积速率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32 (2):111-118.
[95] 王 澍.淤积泥沙浑限状态微观结构的分析研究 [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96] 任改萍,吴普特,朱德兰,等.泥沙粒径对大流道迷宫 灌水器堵塞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6,35 (3):1-6.
[97] 张自超,陈 鑫,王福军,等.考虑颗粒动态尺度影响 的泥沙扩散系数模型建立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 报,2016,32(22):129-137.
[98] 侯鹏吗,肖 洋,吴乃阳,等.黄河水滴灌系统灌水器 结构 -泥沙淤积 -堵塞行为的相关关系研究[J].水 利学报,2020,51(11):1372-1382.
[99] 李嘉兴,王福军,陈 鑫.基于双流体模型的尊村泵 站双吸离心泵泥沙磨损[J].科学通报 2019,64(36): 3856-386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虹瑾,崔忠,赵涛.冲积河流引水枢纽结构变化对上下游河床冲淤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3):111.
[2]杜飞,王平义,付中敏,等.弯曲干流型汇合口推移质泥沙运动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2):125.
[3]杨静,黑鹏飞,假冬冬,等.三维泥沙动力数值模型的高效应用 ———准三维模型“轻装”效应[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2):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2.002]
[4]康燕楠,降亚楠,苏振辉.基于NSGA-Ⅲ和FloPy的灌区水资源多目标模拟优化模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03):1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1.03.00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09-20 修稿日期:2021-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9113);陕西水利科技计划项目(2021slkj-8)
作者简介:张耀哲(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工程泥沙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531454930@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