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肖坤杰,刘成禹.基于p-q角度的饱和重塑淤泥质土三轴试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6):42-4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6.009]
点击复制

基于p-q角度的饱和重塑淤泥质土三轴试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规律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7年06期
页码:
42-47
栏目:
出版日期:
2017-12-22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肖坤杰1刘成禹12
1.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地质工程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08
关键词:
重塑淤泥质土固结排水剪体变能量畸变能量
分类号:
TU411.5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6.00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从p-q角度来看,土体的形变包含体应变和剪应变,其所对应的能量为体变能量和畸变能量。 利用GDS动态三轴仪对饱和重塑淤泥质土进行了一系列固结排水三轴压缩试验。以试验结果为基础, 对单位体积试样吸收的能量、体变能量和畸变能量进行计算,得出三者在剪切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研究 结果表明:试样吸收的能量、畸变能量以及它们在某一应力状态下的能量增量恒为正;试样的体变能量 及其增量受试样体积变化的影响;从能量角度解释了试样的“剪胀”现象;在剪切初始阶段,欠固结试样 体变能量大于畸变能量,试样以体积压缩为主,超固结试样畸变能量基本大于体变能量,试样以剪切为 主,正常固结试样的两种能量近似相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学言,闫澍旺著.岩土塑性力学基础[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 屈智炯编著.土的塑性力学[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3] 龚晓南编著.土塑性力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4] RoscoeKH,SchofieldAN,ThurairajahA.Yieldingofclaysinstateswetterthancritical[J].Géotechnique,1963,13(3):211-240.
[5] RoscoeKH,BurlandJB.Onthegeneralizedstress-strainbehaviorsofanidealwetclay[C]//ProceedingsofEngineer-ingPlastic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8:535-609.
[6] 韩铁林,陈蕴生,谢涛,等.泥岩变形特性与能量特征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3):116-120.
[7] 刘崇权,汪稔.钙质砂在三轴剪切中颗粒破碎评价及其能量公式[J].工程地质学报,1999,7(4):366-371.
[8] 秦理曼,迟世春,林皋.基于热力学的砂土不排水统一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7):1316-1322.
[9] 秦理曼,迟世春,林皋.基于热力学的砂土统一模型[J].水利学报,2006,37(4):403-410.
[10] 胡亚元.关于率无关塑性力学和广义塑性力学的评述[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1):128-131.
[11] 胡亚元.多重耗散函数率无关塑性力学在粘土模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5,26(S1):9-12.
[12] 胡亚元.准塑性的黏弹性模型在黏土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09,31(3):353-360.
[13] 周家伍,刘元雪,李忠友.基于能量方法的结构性土体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9):1689-1695.
[14] 黄启迪,赵成刚,蔡国庆.基于热力学并考虑体变及滞回效应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J].岩土力学,2016,37(7):1857-1867.
[15] 陈正汉.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2):201-272.
[16] 邓代强,高永涛,吴顺川,等.复杂应力下充填体破坏能耗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31(3):737-742.
[17] 徐文彬,宋卫东,王东旭,等.三轴压缩条件下胶结充填体能量耗散特征分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4,43(5):808-814.
[18] 李广信主编.高等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9] 王德法,高小云,师俊平.三维固体问题中M积分与总势能变化关系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7(1):36-38.
[20]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7-12 修稿日期:2017-08-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2300) 作者简介:肖坤杰(1991—),男,湖南隆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E-mail:1355813262@qq.com 通讯作者:刘成禹(1970—),男,云南富源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地质、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 E-mail:Liuchengyuphd@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