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振菲,李荣建,王治军,等.Q3与Q1 4黄土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新方法及应用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5):112-11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5.019]
点击复制

Q3与Q1 4黄土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新方法及应用评价()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7年05期
页码:
112-117
栏目:
出版日期:
2017-10-22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李振菲1李荣建1王治军2骆建文2刘军定1孙萍3
1.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48; 2.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21; 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关键词:
原位压板试验切线模量法地基承载力表承载力基本值
分类号:
U416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5.01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了评价基础尺寸效应对黄土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影响,基于黄土地基载荷试验和地基承载力 确定新方法,并对比分析了以往规范中地基承载力表存在的偏离问题,提出了适当的修正建议。研究表 明:在大部分情况下,计算值与规范承载力表中的黄土地基承载力值是相符的,但在液限同孔隙比的比 值较小时,规范承载力值趋于偏大,应将其适当调小;而当液限同孔隙比的比值较大时,规范承载力值趋 于偏小,应将其适当调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龙,陈正汉,孙树国,等.非饱和重塑Q2和Q3黄土的渗水特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2):1-5.
[2] 巴亚东,杨秀娟,闫林,等.水位变化时折线型均质黄土岸坡失稳过程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3):181-165.
[3] 张争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承载力方法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5,3(2):41-43.
[4] 孙宏伟,冯海悦.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与地基设计应用分析[J].建筑结构,2015,45(18):101-104.
[5] 张钦喜,李继红.地基承载力的新计算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S2):37-41.
[6] 肖兵,张敏勇,等.平板载荷试验应思考的几个问题[J].岩土力学,2003,24(S1):72-73.
[7] 杨光华.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切线模量法[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11):1927-1931.
[8] 杨光华,王俊辉.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原状土切线模量法的推广和应用[J].岩土力学,2011,32(S1):33-37.
[9] 杨光华,姜燕,张玉成,等.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新方法[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4):597-603.
[10] 杨光华,黄致兴,姜燕,等.地基承载力的双控确定方法[J].岩土力学,2016,37(S2):232-242.
[11]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9-52.
[12] 杨光华,王鹏华,乔有梁.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原状土割线模量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7,40(5):49-52.
[13] 杨光华,骆以道,张玉成,等.用简单原位试验确定切线模量法的参数及其在砂土地基非线性沉降分析中的验证[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3):401-408.
[14] 李仁平.用双曲线切线模量方程计算地基非线性沉降[J].岩土力学,2008,29(7):1987-1992.
[15] 宰金珉,翟洪飞,周峰,等.按变形控制确定中、低压缩性地基土承载力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8):72-80.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5-13 修稿日期:2017-06-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2296,11072193);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项目(CTEC(2014)Z-KY-013);陕西省黄土力学 与工程重点实验室项目(14JS064);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60271) 作者简介:李振菲(1987—),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力学及基础工程。E-mail:1051306878@qq.com 通讯作者:李荣建(1969—),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博导,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