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邵标,尚艳亮,隆卫,等.上软下硬大跨车站隧道施工方案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3):60-6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12]
点击复制

上软下硬大跨车站隧道施工方案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7年03期
页码:
60-66
栏目:
出版日期:
2017-06-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邵标1尚艳亮2隆卫3刘宝奎4
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142;2.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上海200240; 3.中铁隧道集团三处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52;4.铁科院深圳特种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关键词:
上软下硬岩层大跨隧道围岩变形组合控制监控量测
分类号:
U455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1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依托大连地铁二号线兴工街站,充分组合使用超前大管棚与小导管注浆、双层初期支护、增设 大拱脚、拱部后期径向注浆和纵梁底岩体注浆加固多种控制措施对围岩变形进行控制。利用有限元软 件对组合变形控制措施的施工效果深入分析,发现随着支护措施的逐渐增强,地表最大沉降值逐渐减 小,控制效果明显;双层初期支护和增设大拱脚对控制地表沉降效果最好。结合监控量测进行现场实证 变形控制效果,实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的地表沉降规律非常相近,证明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研究成 果可以为此类隧道修建积累实践经验,指导今后的隧道设计与施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新志,李术才,李树忱.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地 表沉降变形特征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 30(S1):3348-3353.
[2] 朱宏海.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地铁盾构隧道设计及施工 探析[J].隧道建设,2015,35(2):144-148.
[3] 熊田芳,宋超业,乔春生.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拱盖法 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的埋深影响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 程学报,2016,14(2):222-228.
[4] 杨勇,周佳佳.深圳地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暗挖隧 道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16,34(1):90-92.
[5] 吕波.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关键施工技术[J].现代 隧道技术,2014,51(3):181-187.
[6] 杨忠年,纪召启,刘泉维.拱盖法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 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5):85-91.
[7] 胡智民.土岩组合地层浅埋隧道埋深确定方法研究 [J].隧道建设,2015,35(4):322-327.
[8] 宋超业,涂洪亮,乔春生.大连地铁2号线兴工街站浅 埋大跨隧道双层初期支护组合形式及合理参数分析 [J].隧道建设,2015,35(6):491-499.
[9] 王景峰.典型上软下硬地层盾构施工技术[J].铁道建 筑技术,2014(9):21-23.
[10] 朱宏海.混合岩残积层物理力学特性及其对地铁工程 的影响与处理措施[J].现代隧道技术,2013,50(1): 29-33.
[11] 翟圣智,胡蒙达,叶明勇,等.南昌上软下硬地层土压 平衡盾构渣土改良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2014(8): 27-31.
[12] 钟国.地铁车站的一种新型暗挖施工工法:拱盖法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8):145-148.
[13] 孙捷城,吕显州,秦志斌,等.浅埋碎裂岩层地铁车站 拱盖—桩锚组合施工工法[J].铁道建筑,2015(7):72- 77.
[14] 董子龙,隆卫.大连地铁兴工街站复合地层超大跨 浅埋暗挖施工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3,33(6): 489-498.
[15] 魏伟琼,李映,叶明亮.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灰 色预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2):84-87.
[10] WangN,XuSL.Flexuralresponseofreinforcedconcrete beamsstrengthenedwithpost-pouredultrahightoughness cementitiouscompositeslayer[J].JournalofCentralSouth UniversityofTechnology,2011,18(3):932-939.
[11] 徐世火良,王楠,尹世平.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加 固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控裂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 报,2011,32(9):115-122.
[12] 徐世火良,王楠,李庆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增 强普通混凝土复合梁弯曲性能试验研究[J].土木工 程学报,2010,41(5):17-22.
[13] 侯利军,陈达,孙晋永,等.RC/UHTCC复合梁的弯 曲与界面性能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4,45(S1): 100-107.
[14] HouLJ,XuSL,LiuH,etal.Flexuralandinterfacebe- haviorsofreinforcedconcrete/ultra-hightoughnesscementi- tiouscomposite(RC/UHTCC)beamsJ[J].JournalofAd- vancedConcreteTechnology,2015,13(2):82-93.
[15] KimJHJ,YunML,WonJP,etal.Shearcapacityand failurebehaviorofDFRCCrepairedRCbeamsattensilere- gion[J].EngineeringStructures,2007,29(1):121-131.
[16] ZhangY,BaiS,ZhangQB,etal.Failurebehaviorof strainhardeningcementitiouscompositesforshearstrength- eningRCmember[J].Construction&BuildingMaterials, 2015,78:470-473.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2-18 修稿日期:2017-03-17 作者简介:邵标(1981—),男,天津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下结构与隧道工程方面的工作。E-mail:sdsshaobiao@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