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秀凤,孙伟,范晓鹏,等.《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5,(02):221-23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5.02.030]
点击复制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5年02期
页码:
221-230
栏目:
出版日期:
2025-04-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徐秀凤1孙伟1范晓鹏1张鹏鹏1董增丽1孔子昂2
1.青岛黄海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427;2.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山东青岛266071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设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课程改革
分类号:
G642.0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5.02.030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键举措。针对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的现状,以“专创融合”为指导思想,对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提出改革探索。从模块化课程架构、课程模块重构、创新创业模块构建、课程考核机制改革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实现“专创融合”教学模式的方法。实践表明:通过课程改革可以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可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6-20)
[2020-01-12].https://baike.sogou.com/v63511668.html.
[2]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9年度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22号)[Z].2019.
[3] 金 超,晁元卿,费颖恒,等.面向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23,35:43-46,50.
[4] 韦慧旋.应用型本科高校“专创融合”的价值向度、实然困境及突破机制[J/OL].人民网论坛,2023-10-11
[2023-10-11].http://www.rmlt.com.cn/2023/1011/684746.shtml.
[5] 陈喜华,黄海宁,廖自娜.推进专创融合的现实困境与有效途径[J].教育进展,2021,11(4):1269-1279.
[6] 颜 鹏,支则君,岳东海.“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24,22(6):54-57.
[7] 熊 健,刘向君,程 超,等.“双创”背景下能源特色高校专创融合实施路径探索———以岩石物理学基础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4,10(2):49-52.
[8] 王 飞,陈建军,徐泰华.“专创融合”视角下进行OBE教育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人工智能专业”知识图谱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10):112-115.
[9] 王益义.专创融合理念下的高职体育新媒体运营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4,37(5):47-第2期           徐秀凤,等:《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专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22552.
[10] 许峙峰,曾文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就业与保障,2022(9):97-99.
[11] 李凌枫,李 杨,梁明洁,等.基于课堂教学改革视角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4):12-16.
[12] 刘凯华,朱 江,郭永昌,等.产教融合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课为例[J].高教学刊,2022,8(31):131-134.
[13] 杨世云.“混凝土与砌体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践[J].安徽建筑,2024.31(2):107-108,179.
[14] 李 松,焦楚杰,杨永民.“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3,7(30):137-140.
[15] 梁兴文,史庆轩.混凝土结构设计[J].第5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2.
[1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7] 彭 艳.融合教育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学生评价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与实践,2024,6(1):111-113.
[18] PengfeiH.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pathofmulti-dimensionalcollaborativecultivationsystem for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talentsinregion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J].JournalofEducationandEducationalResearch,2023,2(1):61-65.
[19] 马莉萍,冯沁雪.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及高影响力教育实践的影响———基于某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2(5):72-7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12-03     修稿日期:2025-01-06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21KJ110)
作者简介:徐秀凤(1987—),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E-mail:xuxiufeng2014@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