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许向宁,王兰生.岷江上游叠溪地震区斜坡变形破坏分区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5,13(1):68-75.
[2] 黄润秋,李为乐.“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2):2585-2592.
[3] 黄润秋,李为乐.汶川大地震触发地震地质灾害的断层效应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9,17(1):19-28.
[4] 黄润秋,裴向军,李天斌.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16(6):730-741.
[5] 许 强,李为乐.汶川地震诱发大型滑坡分布规律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18(6):818-826.
[6] 贺小黑,谭建民,裴来政.断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安化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28(3):150-155.
[7] 杨 帆,臧 浩.昌邑-大店一带活动断裂对地质灾害影响研究[J].中州煤炭,2021,43(5):91-96.
[8] 唐荣昌,蒋能强,刘盛利.迭溪7.5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发震构造条件的认识[J].地震研究,1983,6(3):327-328.
[9] 黄祖智,唐荣昌,刘盛利.四川较场弧形构造与1933年叠溪地震发震构造的再讨论[J].中国地震,2002,18(2):65-74.
[10] 王新民.叠溪地区遥感图像判释及1933年7.5级大震的发震断层[J].四川地震,1986(4):7-11.
[11] 王兰生,王小群,许向宁,等.岷江上游近两万年前发生了什么事件?[J].学前缘,2007,14(4):189-196.
[12] 王兰生,杨立铮,李天斌,等.四川岷江叠溪较场地震滑坡及环境保护[J].地震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11(3):195-199.
[13] 钱 洪,周荣军,马声浩,等.关于1933年叠溪7.5级地震若干问题的讨论[J].四川地震,1999(3):11-17.
[14] 钱 洪,周荣军.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J].中国地震,1999,15(4):41-46.
[15] 卢螽賧,吴其伟,黄大庭,等.受活动断层控制的滑坡实例[C]//滑坡文集(第四集).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4: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