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飞,贺金明,杨火平,等.花马湖连通工程边坡失稳模式及应对措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4,(01):192-19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4.01.026]
点击复制
花马湖连通工程边坡失稳模式及应对措施研究()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24年01期
- 页码:
-
192-197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24-02-29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罗飞; 贺金明; 杨火平; 李会中
-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湖北武汉430074
- 关键词:
-
边坡失稳模式; 蠕滑-拉裂型; 顺向坡滑移-拉裂型; 楔形体剪切-滑移型; 复合型
- 分类号:
-
TV221.2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24.01.026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为了解决花马湖上湖与中湖水系连通工程的沿线边坡失稳问题,以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边坡失稳情况为基础,对边坡失稳机理、变形破坏特征及产生地质条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四类边坡失稳模式,即均质蠕滑-拉裂型(Ⅰ型)、缓-中倾顺向坡滑移-拉裂型(Ⅱ型)、块体结构楔形块体剪切-滑移型(Ⅲ型)和复合型(Ⅳ型)四类,并根据每种类型的失稳主控因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对于Ⅰ型边坡不宜太陡,全强风化基岩开挖坡比1∶1~1∶0.75较适宜,及时对边坡进行喷护;对于Ⅱ型边坡主要采用锚杆(索)进行系统加固和锁口处理;对于Ⅲ型是对不稳定块体及时进行加固或清除处理,加固手段主要根据块体大小可采取不同长度锚杆(索);对于Ⅳ型应结合地质地形条件找出关键边坡失稳模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所采取的不同开挖坡比和锚杆支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类似边坡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佘诗刚,林 鹏.中国岩石工程若干进展与挑战[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3):433-457.
[2] 周德培,钟 卫,杨 涛.基于坡体结构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687-695.
[3] 马 力,李克民,韩 流,等.平直与水平凹形边坡力学结构及稳定性对比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33(4):728-733.
[4] 刘大显,孙云志,冉隆田,等.大奔流沟料场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与稳定性分析[J].人民长江,2013,44(14):8-12,21.
[5] 董晓红,梁桂兰,许忠厚.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5):100-102,106.
[6] 栾约生,刘红星.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县城高边坡破坏模式研究[J].人民长江,2005,36(3):50-51.
[7]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花马湖水系综合治理近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R].武汉: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018.
[8]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9] 谭玉强.层状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支护设计方法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9.
[10] 邬爱清.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36(2):1-7.
[11] 刘汉东,陈钧龙,牛林峰,等.层状岩质边坡动力变形破坏特征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2):90-94,120.
[12] 程 岩,张文栋,刘艳领,等.白龙江某水电站枢纽区顺向河谷岸坡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20(4):135-141.
[13] 邵光钦,李绍红,吴礼舟.考虑降雨作用的含张拉裂隙顺层岩坡稳定性分析[J].人民长江,2017,48(20):52-57.
[14] 王吉亮,杨 静,陈又华,等.复杂层状高陡岩质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J].水利学报,2015,46(12):1414-1422.
[15] 薛一峰,毛拥政,王 健,等.考虑倾斜侧滑面的高陡岩质边坡块体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19(4):104-110.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23-10-20 修稿日期:2023-11-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砂泥岩互层顺倾岸坡地质环境水动力致灾演化机制及预警研究”(U2340226)
作者简介:罗 飞(1983—),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E-mail:fehnluo@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