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瑞,林萍,刘成禹.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缓冲层的大变形控制效果及合理厚度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1,(01):176-18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1.01.029]
点击复制

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缓冲层的大变形控制效果及合理厚度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1年01期
页码:
176-181
栏目:
出版日期:
2021-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张瑞1林萍2刘成禹2
1.中铁隧道局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3307;2.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16
关键词:
大变形隧道地应力侧压力系数缓冲层合理厚度
分类号:
TU45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1.01.029
摘要:
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中义隧道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结合试验段的现场监测资料,对在围岩和初期支护间设置缓冲层控制初期支护变形的效果及不同地应力侧压力系数下缓冲层的合理厚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围岩与初期支护间的边墙段设置合理厚度的高密度泡沫板(EPS)可显著提高初期支护的稳定性,并使初期支护最大水平收敛、拱顶下沉减少10%左右;中义隧道埋深在800m附近、发生严重大变形的区段,地应力侧压力系数小于0.9时,可不铺设缓冲层;地应力侧压力系数为1.0~1.3、1.3~1.5、1.5~1.7时,缓冲层的合理厚度分别为100mm、150mm、200mm。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钱七虎.地下工程建设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0):1945-1956.
[2] 李术才,徐 飞,李利平,等.隧道工程大变形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及新型支护体系应用介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6,35(7):1366-1376.
[3] 陈子全,何 川,吴 迪,等.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分级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8,53(6):1237-1244.
[4] 陈锦涛,韩爱果,任光明.基于应力监测的软岩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16(1):178-182.
[5] 丁远振,谭忠盛,马 栋.高地应力断层带软岩隧道变形特征与控制措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7,50(S1):129-134.
[6] 汪 波,郭新新,何 川,等.当前我国高地应力隧道支护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5):1-10.
[7] 仇文革,王 刚,龚 伦,等.一种适应隧道大变形的限阻耗能型支护结构研发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37(8):1785-1795.
[8] 贾宏俊,王 辉.软岩大变形巷道刚柔结合支护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0):11-16.
[9] 汪 波,王 杰,吴德兴.让压支护技术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5):115-122.
[10] 何一韬,罗泽军,张清照,等.大直径盾构隧道双层衬砌力学特性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8,55(S2):1139-1143.
[11] 陈卫忠,田洪铭,杨阜东,等.泡沫混凝土预留变形层对深埋软岩隧道长期稳定性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1,32(9):2577-2583.
[12] 吴顺川,韩 伟,陈 钒,等.基于膨胀本构的石膏岩隧道衬砌缓冲层厚度优化研究[J].岩土力学,2018,39(4):1182-1190.
[13] 田 云,陈卫忠,田洪铭,等.考虑软岩强度时效弱化的缓冲层让压支护设计研究[J].岩土力学,2020,41(S1):237-245.
[14] 闫红江,邓志刚.丽香铁路中义隧道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17(1):67-72.
[15] 贾 鹏,徐永福.EPS块体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综述[J].现代交通技术,2017,14(6):8-11.
[16] 雷忠琦,姚小虎,龙舒畅,等.聚苯乙烯泡沫材料的动态压缩特性[J].高压物理学报,2019,33(2):100-109.
[17] 郑颖人,朱合华,方正昌,等.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分析与设计理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18]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19] 邓志刚.基于相对变形的大变形隧道地应力反算———以丽香铁路中义隧道为例[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S1):194-20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王天舒,刘成禹,李红军.乌兹别克斯坦卡姆奇克隧道岩爆段的围岩特点[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2):20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2.038]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10-15     修稿日期:2020-11-12
基金项目: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重点项目(隧研合2018-53)
作者简介:张 瑞(1984—),男,内蒙古乌兰察布人,工程师,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E-mail:314758472@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