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丽玲,陈伟恩,刘 林,等.《福建省隔震建筑结构构造图集》编制技术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3):215-22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37]
点击复制

《福建省隔震建筑结构构造图集》编制技术分析()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0年03期
页码:
215-222
栏目:
出版日期:
2020-06-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江丽玲1陈伟恩2刘 林3刘 静2徐瑞昌4吴应雄1
1.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08;2.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108;3.福建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18;4.厦门中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关键词:
隔震建筑结构构造隔震构造构造设计
分类号:
TU352.12;TU753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37
摘要:
隔震建筑构造是影响隔震建筑减震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现阶段的工程应用表明,隔震构造技术的设计不够科学与细致,隔震节点构造施工质量不被重视。为进一步规范隔震构造结构的施工,福建省编制了建筑结构隔震构造地方标准图集,现针对图集的主要技术进行说明,主要包括竖向隔震缝与水平隔离缝的取值、典型节点设计、隔震支座防火构造、隔震支座置于地下室底板以下隔震构造做法、隔震层下部墙体构造做法、预埋钢板设计、下预埋钢板定位以及剪力墙下隔震支座的布置,以便设计与施工单位更好地理解图集,进而更好地指导隔震建筑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BettinaliF,ForniM,IndirliM,etal.In-situdynamictestsofalargeseismicallyisolatedbuilding[C]//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MeetingonEarthquakeProtec-tionofBuildings.Italy,1991.
[2] BixioAR,DolceM,NigroD,etal.Repeatabledynam-icreleasetestsonabase-isolatedbuilding[J].JournalofEarthquakeEngineering,2001,5(3):369-393.
[3] 日本免震构造协会.JSSI隔震施工规范:2009JSSI[S].陈禧耘,汪向荣译.台湾:科技图书出版社,2011.
[4] 寺本隆幸.免震构造の隆盛を考える[J].建筑#?,1996,111(1395):20-21.
[5] 颜桂云,吴应雄,陈福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下层间隔震的非线性反应与隔震层限位分析[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23(6):1185-1197.
[6] 潘 毅,时胜杰,常志旺,等.近断层脉冲地震动对基础隔震结构放大效应的量化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11):8-16.
[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BuildingOfficial.UniformBuildingCode1997[S].Washington,1997.
[9] 日本免震构造协会编,慕春暖译.国外建筑设计详图图集8-减震建筑设计与细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0] 建筑结构隔震构造详图:03SG61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1] 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360—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2] 混凝土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技术规程:DB62/T25—3121—2016[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6.
[13] 福建省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和装置施工及验收规程:DBJ/T13—252—2016[S].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
[14] 福建省隔震建筑结构构造图集:DBJ/T13—112[S].福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
[15] 吴应雄,黄 净,林树枝,等.隔震建筑构造设计与应用现状[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2):62-73,94.
[16] 钢结构设计标准规范:GB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7]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8]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资料集(第1分册):建筑总论[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9]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0] 吴应雄,黄 净,陆剑峰,等.考虑不同底层结构形式和刚度的柱顶隔震结构试验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7,25(3):521-534.
[21] 吴应雄.某工程底层柱顶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5):41-46.
[2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3] 张东鹏,吴应雄,林顺建.隔震工程下支墩混凝土及预埋板施工技术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17(3):225-230.
[24] 宋俊杰,李志民,邓 ?,等.隔震支座下支墩及其埋件施工方法研究[J].地基基础,2017,39(5):598-60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嘉.建筑应用隔震技术的施工工期计量与计价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3):19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41]
[2]施微丹,许立英,李环辉,等.隔震支座下支墩(柱)截面及配筋的构造优化[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5):9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5.01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1-17     修稿日期:2020-02-27
基金项目:福建省住建厅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建筑隔震工程隔震层及隔震构造施工技术研究”(2019-K-2)
作者简介:江丽玲(1995—),女,福建福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工程结构减隔震。E-mail:jll2019fzu@163.com
通讯作者:刘 林(1980—),男,福建福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教学工作。E-mail:woshiliulin@21cn.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