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欣,赵其华,张朝俊,等.基于组合权重的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6):29-3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05]
点击复制
基于组合权重的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19年06期
- 页码:
-
29-35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9-12-3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王欣1; 2; 赵其华1; 2; 张朝俊1; 2; 王红1; 2
-
1.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 关键词:
-
生态地质环境; 组合权重; CRITIC法; 承载力评价
- 分类号:
-
X14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19.06.005
- 摘要:
-
由于不同区域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复杂性与差异性,目前在进行评价时,权重的确定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因此,从权重计算优化入手,将组合权重应用到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去,以期对其进行定量的客观评价。主要从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一套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原理将计算权重的主观层次分析法与客观CRITIC法相结合,获得了各评价因子的组合权重。利用Arcgis10.2软件平台对数据处理后,将组合权重应用到评价模型中去,并进行了实证评价,最终获得了金阳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和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金阳县整体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中等,基于组合权重的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相符。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TrofimovVT.生态地质学———地质科学的新分支(英文)[J].地学前缘,2001,8(1):27-35.
[2] 陈梦熊.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9(3):3-6.
[3] 黄润秋.生态环境地质的基本特点与技术支撑[J].中国地质,2001,28(11):20-24
[4] 卢耀如,张凤娥,刘 琦,等.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新型城镇群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J].地球学报,2015,36(4):403-412.
[5] 彭再德,杨 凯,王 云.区域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中国环境科学,1996,16(1):6-10.
[6] 唐剑武,郭怀成,叶文虎.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1997,17(1):8-11.
[7] 曾维华,杨月梅,陈荣昌,等.环境承载力理论在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6):27-31.
[8] 冯小铭,郭坤一,王爱华,等.城市地质工作的初步探讨[J].地质通报,2003,22(8):571-579.
[9] 夏既胜,付黎涅,刘本玉,等.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8,36(2):148-154.
[10] 姚治华,王红旗,郝旭光.基于集对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3(10):183-189.
[11] 许向宁,王文俊,黄润秋.基于GIS的安宁河流域生态环境地质质量评价[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243-248.
[12] 何政伟,黄润秋,许向宁,等.金沙江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现状及其对梯级水电站工程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J].地球与环境,2005,33(S1):605-613.
[13] 赵银兵,何政伟,倪忠云,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地质环境风险研究———以甘孜州东部为例[J].地球与环境,2010,38(2):207-213.
[14] 李树文,康敏娟.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地球与环境,2010,38(1):85-90.
[15] 倪忠云.西藏曲水—桑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123-135.
[16] 邓 辉.基于遥感和GIS的泸定县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1:28-37
[17] 王克晓,陈 刚,陈伟涛,等.生态地质环境评价方法研究[J].测绘科学,2015,40(7):78-82.
[18] 汪宙峰,张廷山,王 蕾,等.都汶公路沿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J].测绘科学,2016,41(7):77-81.
[19] 郑娇玉,邹明亮,杨 超,等.兰州市城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空间格局[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3(3):355-361.
[20]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55(5):607-616.
[21] 贾 逸,王佃明,冯志峰,等.金阳县野猪湾1~#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6):172-177
[22] 罗日洪,黄锦林,唐造造.基于AHP和GIS的曹江上游小流域山洪灾害风险区划[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6):153-157.
[23] 郭晓晶,何 倩,张冬梅,等.综合运用主客观方法确定科技评价指标权重[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64-67,71.
[24] 邓 庆.松坪沟景区地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43-49.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19-10-10 修稿日期:2019-1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27233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013501)作者简介:王 欣(1995—),男,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地质、地质灾害评价与预防。E-mail:730393065@qq.com通讯作者:赵其华(1965—),男,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zhqh@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