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维松,杨睿,张九营,等.装配式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圆孔蜂窝组合扁梁力学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1):41-4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07]
点击复制

装配式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圆孔蜂窝组合扁梁力学试验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9年01期
页码:
41-48
栏目:
出版日期:
2019-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李维松1杨睿2张九营1孟娟1马全明1
1.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8;2.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关键词: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叠合板蜂窝组合扁梁
分类号:
TU375.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07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针对目前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施工焊接量大,防火防腐处理复杂等问题,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将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与圆孔蜂窝钢梁进行组合,形成装配式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圆孔蜂窝组合扁梁。通过两组组合扁梁试件的力学试验,对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破坏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扁梁的破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蜂窝钢梁沿截面高度方向上的应变直线分布;组合扁梁屈服时,弯矩试验值比公式计算值提高了20% ~60%,剪力试验值约为公式计算值的0.8倍;考虑组合扁梁翼缘板影响的挠度折减系数α 为0.5。由于叠合板的约束作用,组合扁梁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没有出现局部变形、平面外失稳及现浇层与叠合层之间的脱离和滑移现象,有较好的整体性和变形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卢俊凡,王佳,李玮蒙,等.装配式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与应用[J].城市住宅,2014(8):26-29.
[2] 李云鹏.圆孔型蜂窝钢梁及其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3.
[3] 苏益声,肖祖霖.钢-混凝土蜂窝组合梁承载力试验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4,39(1):1-6.
[4] 张艳霞,赵微.圆孔型蜂窝梁及其组合梁受力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5,45(2):136-142.
[5] 孟二从,苏益声,邱秀丽,等.圆孔型蜂窝型钢高强混凝土梁受弯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7,40(9):30-39.
[6] 梁军丽.新型双向钢-混凝土组合扁梁楼盖受力分析[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4.
[7] 黄冀卓,朱骏球,林楚修.扩孔型端板连接新型钢结构节点恢复力模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4):6-12.
[8] 黄冀卓,庄元婷,林楚修.扩孔型端板连接新型钢结构节点骨架曲线模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15(1):19-24.
[9] 胡少伟,赵克宇,喻江.复合弯扭作用下预应力单箱组合梁的扭转承载能力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2):1-6.
[10]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15G366-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1] 李秋吉吉.简支深肋组合扁梁抗弯刚度和承载力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
[12] 杨璐,王元清,石永久.简支组合扁梁有效宽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23(3):3-6.
[13] 贾连光,金路.蜂窝式钢结构的力学性能[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14] 柴昶,宋曼华.钢结构设计与计算[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6] 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9-23 修稿日期:2018-10-17基金项目: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项目作者简介:李维松(1988—),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E-mail:284529838@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