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赖琼华.岩土变形模量取值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1,20(S1):1750-1754.
[2] 戴继,高广运,水伟厚,等.对花岗岩残积土变形模量的分析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8,29(5):135-140.
[3] 杨建平,陈卫忠,戴永浩,等.裂隙岩体变形模量尺寸效应研究Ⅰ:有限元法[J].岩土力学,2011,32(5):1538-1545.
[4] 葛孝椿,王元兴,等.用土的现场原始压缩曲线计算土的变形模量[J].岩土工程学报,1989,11(5):99-108.
[5] 潘新恩.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稳定性中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取值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4):55-59.
[6] 于丽鹏.基于FLAC3D模拟的土体弹性模量取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2):162-16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 岳建勇,高大钊.再论“深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J].工程勘察,2002(4):8-10,28.
[9] 沈珠江著.理论土力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10] 顾宝和,周红,朱小林,等.深层平板静力载荷试验测定土的变形模量[J].工程勘察,2000(4):1-2,6.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2] 《工程地质手册》编委.工程地质手册[M].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 PoulosHG,DavisEH.岩土力学弹性解[M].孙幼兰译.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技术规程:JGJ/T225—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