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畅,任光明,韩爱果,等.第三系缓倾角红层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4):112-11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4.021]
点击复制
第三系缓倾角红层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17年04期
- 页码:
-
112-116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7-08-31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李畅; 任光明; 韩爱果; 李惠民
-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
- 关键词:
-
第三系地层; 缓倾角红层滑坡; 基本特征; 形成机制
- 分类号:
-
P642.22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4.021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由于第三系红层中滑坡灾害频发,对该类发育于弱胶结地层中的滑坡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利
于滑坡的早期识别而且对其防治措施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以第三系地层中发育的一缓倾角红层滑坡
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对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滑坡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定性分析了其形
成机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典型的推移式降雨诱发型顺层岩质滑坡;顺坡向、缓倾角的地质结构以及
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地质条件;河流的侵蚀是滑坡产生的外部动力;强降雨是导致滑坡产
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志荣.红层软岩滑坡基本特征[J].洁净煤技术,2005,
11(2):75-78.
[2] 徐瑞春,周建军.红层与大坝[M].2版.武汉:中国地质
大学出版社,2010:3-5.
[3] 张倬元,王士天,王兰生,等.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3
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307-309.
[4] 胡泽铭.四川红层地区缓倾角滑坡成因机理研究[D].
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3:1-5.
[5] FanXM,XuQ,ZhangZY,etal.Thegeneticmechanism
ofatranslationallandslide[J].BulletinofEngineeringGeolo-
gyandtheEnvironment,2009,68(2):231-244.
[6] 许强,范宣梅,李园,等.板梁状滑坡形成条件、成
因机制与防治措施[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
(2):242-250.
[7] 郭晓光,黄润秋,邓辉,等.平推式滑坡多级拉陷槽形
成过程及成因机理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3,21
(5):770-778.
[8] 廖秋林,李晓,李守定,等.三峡库区千将坪滑坡的发
生、地质地貌特征、成因及滑坡判据研究[J].岩石力学
与工程学报,2005,24(17):3146-3153.
[9] XuGL,LiWN,YuZ,etal.The2september2014shan-
shucaolandslide,threegorgesreservoir,China[J].Land-
slides,2015,12(6):1169-1178.
[10] GenevoisR,GhirottiM.The1963vaiontlandslide[J].
LandslidesTypes,2005,1(1):41-52.
[11]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
中国典型滑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225-230.
[12] 王士天,詹铮,刘汉超.洒勒山高速滑坡的基本特征
及动力学机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0,1(2):
68-76.
[13] 刘世雄.第三系红层高边坡失稳机理研究[D].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2009:39-52.
[14] 王晓亮,李光范,胡伟,等.浅析吊罗山滑坡诱发因
素及影响机理[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1):144-
148.
[15] 黄细超,任光明,周纵横,等.浅层滑坡中的地下水作
用机理及治理方法概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14(5):181-188.
[16] 韩勇.三峡库区某滑坡成灾降雨过程的确定[J].水
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1):168-172.
[17] 简文星,殷坤龙,闫天俊,等.重庆万州区民国场滑坡
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5,16(4):20-23.
[18] 陈婷,程圣国,潘飞.降雨模式对滑坡稳定性的影
响[J].水力发电,2014,40(4):25-27.
[19] 李守定,李晓,吴疆,等.大型基岩顺层滑坡滑带
形成演化过程与模式[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
26(12):2473-2480.
[20] 王子江,王崇艮,王科,等.近水平软岩边坡楔裂扩
张力致滑机理研究实例[J].铁道工程学报,2012,29
(12):36-41.
[21] BiRenneng,EhretDominik,WeiXiang,etal.Landslide
reliabilityanalysisbasedontransfercoefficientmethod:a
casestudyfromthreegorgesreservoir[J].JournalofEarth
Science,2012,23(2):
187-198.
备注/Memo
- 备注/Memo:
-
收稿日期:2017-03-10 修稿日期:2017-04-17
作者简介:李畅(1994—),男,四川南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岩土体稳定性及工程环境效应。E-mail:2578583735@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