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伍文锋,税思梅,裴灼炎.高山峡谷地区水平位移控制网设计和观测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3):77-8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15]
点击复制

高山峡谷地区水平位移控制网设计和观测探讨()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7年03期
页码:
77-80
栏目:
出版日期:
2017-06-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伍文锋1税思梅2裴灼炎1
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10; 2.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72
关键词:
高山峡谷水平位移控制网设计观测
分类号:
P22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3.015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随着我国水电开发的推进,在西南高山峡谷地区涌现一批300m级特大型水电站,这些水电工 程具有高坝、大库、地质条件复杂、坝址区河谷狭窄、边坡高陡、蓄水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如何在这些工 程上建立一个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水平位移控制网,得到准确可靠的变形监测数据,是研究水电工程变 形监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溪洛渡水电站水平位移控制网的设计、施工、观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 析,采取了校核网、基准网、工作基点网三级设网,逐级控制,并上下分层设置工作基点,逐步推进等措 施,最终实现了溪洛渡工程水平位移控制网的高稳定性和高精度传递,为工程安全评价提供了准确可靠 的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志鹏,董燕军,廖年春,等.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开挖 高边坡变形监测分析[J].岩土力学,2011,33(S2):235-242.
[2] 赵明华,刘小军,冯汉斌,等.小湾电站高边坡的稳定性 监测及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1): 2746-2750.
[3] 陈涛.安全监测基准网粗差剔除与稳定性分析的实 现[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1-62.
[4] 伍文锋.溪洛渡水电站特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开挖质 量控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6):138-142.
[5] 伍文锋.溪洛渡水电站超大型地下厂房围岩监测资料 分析和稳定性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12 (2):112-116.
[6] 王仁坤.溪洛渡拱坝设计综述[J].水力发电,2003,29 (11):17-19.
[7] 王仁坤.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枢纽建筑物设计综述 [J].中国三峡建设,2005(6):47-50.
[8] 李双平,方涛,王当强.测量机器人在溪洛渡电站变 形监测网中的应用[J].人民长江,2007,38(10):54-56.
[9] 陶华学.变形监测网网形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三 级动态优化设计[J].勘查科学技术,1990(3):48-51.
[10] 詹龙喜,唐继民,汪维春,等.变形监测基准点的稳定 性检验[J].上海地质,2004(2):34-36.
[11] 陶华学,潘行庄.顾及多因素影响的变形监测网网形 结构的优化设计[J].勘查科学技术,1995(2):42-4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2-17 修稿日期:2017-03-10 作者简介:伍文锋(1981—),男,湖南衡阳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安全监测工作。E-mail:wuwenfeng123@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