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黄质宏,朱立军,廖义玲,等.不同应力路径下红黏土的
力学特性[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5):2599-
2603.
[2] 曾秋鸾.论广西红黏土的胀缩性能[J].广西地质,2000,
13(3):75-77.
[3] 张芳枝,陈晓平.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的力学特性
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1):41-46.
[4] 张永婷,王保田,尚书.不同初始条件下高液限红黏
土的变形特性试验研[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
11(3):111-115.
[5] 黄丁俊,张添锋,,孙德安,等.干湿循环下压实红黏土
胀缩特性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5,42
(1):79-86.
[6] 刘文化,杨庆,唐小微,等.干湿循环条件下不同初始
干密度土体的力学特性[J].水力学报,2014,45(3):
261-268.
[7] 李向阳,胡海波,郭威.干湿循环条件下路基黏土的
强度衰减规律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4,39(1):
150-152,164.
[8] 卢再华,陈正汉,蒲毅彬.膨胀土干湿循环胀缩裂隙演
化的CT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2,23(4):417-422.
[9] 姚志华,陈正汉,朱元青,等.膨胀土在湿干循环和三轴
浸水过程中细观结构变化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
报,2010,32(1):68-76.
[10] 杨和平,张锐,郑健龙.有荷条件下膨胀土的干湿循
环胀缩变形及强度变化规律[J].岩土工程学报,2006,
28(11):1936-1941.
[11] 吕海波,曾召田,赵艳林.干湿交替环境下膨胀土的累
计损伤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12,6(21):119-123.
[12] 曾召田,刘发标,吕海波,等.干湿交替环境下膨胀土
变形试样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13(3):
72-76.
[13] 殷宗泽,韦杰,袁俊平,等.膨胀土边坡的失稳机理
及其加固[J].水利学报,2010,41(1):1-6.
[14] 周峙,黄杰,刘甫平.基于FLAC3D的膨胀土边坡
渐进变形失稳机理研究[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3,
32(4):63-68.
[15] 肖杰.膨胀土边坡浅层塌滑原因及有效支护原理研
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5.
[16] 姚志华,陈正汉.重塑膨胀土干湿过程中细观结构变
化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3):
429-434.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
[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8] 朱元青.基于细观结构变化的非饱和原状湿陷性黄土
的的本构模型研究[D].重庆:后勤工程学院,200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曾召田,徐云山,唐双慧,等.武鸣红黏土轴向压裂与单轴拉伸抗拉强度试验对比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2):2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2.005]
[2]成永刚,范安军,王明琪,等.某高速公路红黏土特征及典型滑坡处治[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1):183.[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1.033]
[3]任佳丽,龚泉,胡胜刚,等.碎石桩红黏土复合地基承载力与变形特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3,(01):160.[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3.01.024]
[4]刘晓楠,肖桂元,王浩鹏,等.循环荷载下红黏土的变形演化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4,(03):73.[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4.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