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柳春光,张继伟,张士博.深水斜拉桥主塔模型水下振动台动力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3):118-123.[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3.022]
点击复制

深水斜拉桥主塔模型水下振动台动力试验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6年03期
页码:
118-123
栏目:
出版日期:
2016-06-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柳春光张继伟张士博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辽宁大连116024
关键词:
模型试验斜拉桥桥塔振动台动水压力地震作用
分类号:
TU442.55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6.03.02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了探究动水压力对斜拉桥主塔地震响应的影响,探索并完善大型斜拉桥桥塔抗震分析方法 及设计理论,通过实施水下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拟设计的国内主跨最长的深水斜拉桥主塔结构在地震作 用下的动力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采集并分析应变、加速度和动水压力数据,探讨了模型结构的抗 震性能和动力响应受动水压力的影响,同时验证了将动力模型试验应用于大型工程结构抗震研究的有 效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克海.桥梁抗震研究[M].2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2014.
[2] 宗周红,黄学漾,黎雅乐.强震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倒 塌破坏及其控制研究[J].桥梁建设,2016,46(1):24-29.
[3] 陈旭,李建中.主塔塔形对独塔斜拉桥主塔横向地震 反应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1):240-246.
[4] 田石柱,张常明,林元铮.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下斜拉桥桥塔地震反应模拟[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 造,2015,37(6):71-77.
[5] 嵇冬冰,段昕智,徐艳,等.斜拉桥桥塔纵桥向振动台 试验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26(2):1-7.
[6] 王文龙,姜基建.桥塔倾角对斜独塔斜拉桥动力特性及 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15(2):78- 81.
[7] 林皋,林蓓.结构动力模型试验的相似技巧[J].大 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40(1):1-8.
[8] 柳春光,孙国帅,韩亮,等.桥梁水下桩墩结构振动台 模型试验相似律验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 32(4):13-18.
[9] 沈德建,吕西林.模型试验的微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 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10):14-21.
[10] 柳春光,孙国帅,韩亮.水下桩墩结构体系的动力模 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2012,32(5):97- 102.
[11] 梁鹏,李斌,王晓光,等.基于桥梁健康监测的传 感器优化布置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筑科学与 工程学报,2014,31(1):120-129.
[12] 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3] 朱昆,冯新,张宇,等.地震输入对高拱坝动力 模型破坏试验结果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13(5):14-19.
[14] 焦驰宇.纵向地震激励下倒Y形主塔斜拉桥的地震易 损性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25(3):17-23.
[15] 黄信,李忠献.动水压力作用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 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1):65-73.
[16] 李磊,张永亮,陈敦.考虑动水压力效应的高桩承 台连续梁桥抗震性能评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13(4):28-32.
[17] 冯俊迎,冼巧玲.动水压力对深水桥墩地震响应影响 的研究综述[J].华南地震,2014,34(4):41-4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赵健飞,王军海,徐根海,等.安宁水电站溢洪道消能防冲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6):110.
[2]杜凌云,刘亚坤.冲击墩、台阶与消能塘联合消能的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4):162.
[3]喻涛,王平义,陈里,等.非恒定流作用下丁坝坝体块石运动特点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3):40.
[4]李浩田,刘亚坤,孙洪亮,等.水库正堰与侧堰联合泄流的三维数值模拟[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3):164.
[5]董玉莲,刘亚坤,孙洪亮,等.弯曲溢洪道多级跌水与底流复合消能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5):1.
[6]王亮,陈松山,周正富,等.45°斜式轴流泵装置的流动特性分析与实验[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5):149.
[7]乔娟,张立仁,阮祥明,等.三峡库区滑坡土体降雨产流及入渗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5):183.
[8]张格,刘亚坤,孙洪亮,等.某水库溢流坝消能型式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4):183.
[9]费海蓉,吕赛军,戴龙洋,等.大套一站水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1):126.
[10]王溢波,张宏战,马震岳,等.糯扎渡水电站大型蜗壳结构模型试验[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5):17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5.05.03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6-02-25 修稿日期:2016-03-2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973计划”项目(2011CB013605-4);辽宁省优秀人才基金(201402001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 博导专项科研基金(20130041110036) 作者简介:柳春光(1964—),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命线地震工程及城市防灾减灾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 工作。E-mail:liucg@dlut.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