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熊田芳,宋超业,乔春生.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拱盖法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的埋深影响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2):222-22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2.045]
点击复制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中拱盖法单拱大跨地铁车站的埋深影响研究(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16年02期
- 页码:
-
222-228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6-04-25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熊田芳1; 宋超业1; 乔春生2
-
1.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市隧道设计及安全评估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3;
2.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 关键词:
-
上软下硬地层; 拱盖法; 单拱车站; 合理埋深
- 分类号:
-
U45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16.02.045
- 摘要:
-
以大连地铁兴工街站为例,结合车站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点,以及采用双层初支拱盖
法施工的单拱无柱大跨的特殊结构形式,通过数值方法对不同埋深条件下的开挖环境变形效应、围岩稳
定性及支护结构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合理埋深进行判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拱部双层初支形式
的拱盖法能较好地适用于上软下硬复合地层,形成的单拱大跨结构能够维持稳定;双层初支拱盖结构的
第一道初支起主要的支护作用,且埋深越大,发挥的支护作用愈加明显,而第二道初支主要起维持拱部
稳定和安全储备的作用;从结构及地层变形、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受力等角度出发,提出车站合理埋
深,为类似地层工程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王梦恕.中国铁路、隧道与地下空间发展概况[J].隧道
建设,2010,30(4):351-364.
[2] 刘涛,张瑾,闫楠.岩石地区浅埋暗挖地铁车站
支护结构设计初步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
(S2):347-350.
[3] 王立新.重庆地铁某暗挖车站设计方法及安全性分析
[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8(4):857-862.
[4] 徐振,任志亮.浅埋暗挖单拱大跨结构在地铁车站的
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11(10):93-95.
[5] 吕波.暗挖地铁车站拱盖法关键施工技术[J].现代
隧道技术,2014,51(3):181-187.
[6] 钟国.地铁车站的一种新型暗挖施工工法:拱盖法
[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8):145-148.
[7] 张光权,杜子建,宋锦泉,等.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沉降
监测分析及控制对策[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
31(z1):3413-3420.
[8] 孙捷城,吕显州,秦志斌,等.浅埋碎裂岩层地铁车站拱
盖—桩锚组合施工工法[J].铁道建筑,2015(7):72-77.
[9] 杨忠年,纪召启,刘泉维.拱盖法隧道围岩稳定性模型
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5):85-91.
[10] 王旭东,周生华,迟建平,等.上软下硬地层浅埋暗挖
隧道覆跨比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1,7
(4):700-705.
[11] 胡智民.土岩组合地层浅埋隧道埋深确定方法研究
[J].隧道建设,2015,35(4):322-327.
[12] 韩科周,王在泉,管洪振,等.“上软下硬”地层条件下
地铁车站合理埋深确定[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7(S2):1594-1597.
[13] 董子龙,隆卫.大连地铁兴工街站复合地层超大跨
浅埋暗挖施工关键技术[J].隧道建设,2013,33(6):
489-498.
[14] 宋超业,涂洪亮,乔春生.大连地铁2号线兴工街站浅
埋大跨隧道双层初期支护组合形式及合理参数分析
[J].隧道建设,2015,35(6):491-499.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4-85.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