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腾辉,冯文凯,魏昌利,等.高寒高海拔山区南门关沟泥石流成因机制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5):90-9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5.05.018]
点击复制
高寒高海拔山区南门关沟泥石流成因机制分析(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15年05期
- 页码:
-
90-96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5-11-3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徐腾辉;冯文凯;魏昌利;何元宵;李浩宾;
-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灾害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 关键词:
-
南门关沟; 高寒高海拔山区; 成因机制
- DOI:
-
10.3969/j.issn.1672-1144.2015.05.018
- 摘要:
-
2005年08月11日,四川省泸定县磨西地区南门关沟发生百年一遇大型泥石流,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损失。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寒高海拔山区和非高寒高海拔山区南门关沟物源堆积特征,揭示了泥石流的成因机制;分析并计算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参数,对于泥石流产生的潜在危害提出"育林-疏通-拦挡"等防治建议。更多还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倪化勇,陈绪钰,周维,等.高寒高海拔山原区沟谷型
泥石流成因与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1):
211-216.
[2] 马清文,于远忠.西藏夹中4#泥石流高寒高海拔特性
的初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0(1):114-116.
[3] 陈晓清,崔鹏,陈斌如,等.海螺沟050811特大泥石
流灾害及减灾对策[J].水土保持通报,2006,26(3):
122-126.
[4] 吴钟腾,肖建兵,冯文凯,等.河坝2井泥石流成因机制
及防治建议[J].路基工程,2014(2):127-131.
[5] 李宗亮,魏伦武,等.四川泸定县冷碛镇黑沟泥石流发
育特征与危害初探[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8,28
(4):88-92.
[6] 刘淑珍,吴华,张建国,等.寒冷环境侵蚀类型[J].山
地学报,2008,26(3):326-330.
[7] 陈仁升,康尔泗,吴立宗,等.中国寒区分布探讨[J].冰
川冻土,2005,27(4):469-475.
[8] 钱登峰,庄晓晖,张博.高寒区冻融侵蚀类型及驱动
力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2014(6):16-17.
[9] 蒋夏初,王书兵,等.中国气候雪线分布特征[J].地质
力学学报,2002,8(4):289-296.
[10] 刘斌涛,陶和平,宋春风,等.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
力时空变化趋势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5):
499-509.
[11] 朱云波,余斌,马敏,等.打便沟泥石流成因及其
形成机理判定[J].水电能源科学,2014,32(5):119-
122.
[12] 刘传正.汶川地震区文家沟泥石流成因模式分析[J].
地质论评,2012,58(4):709-716.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20-2006泥石流
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14] 沈跃民.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M].成
都:四川省水利电力厅,198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DZ/T0239-2004泥石流
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