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丽萍,王思长.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稳定性验算及监测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1):60-64.
点击复制

地震作用下高边坡稳定性验算及监测分析()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5年01期
页码:
60-64
栏目:
出版日期:
2015-02-28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刘丽萍;王思长;
西安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长安大学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试验室;
关键词:
高边坡抗震稳定性监测分析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针对现行规范在公路高边坡抗震稳定性计算的设计思想和指导力度上难以满足工程需要的情况。以具体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比较地震角法、规范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地震角法较规范法偏于保守;同时结合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抗震设计的可靠性。更多还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刘立平,周富春.地震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综述[J].重庆 交通学院学报,2001,20(3):83-88.
[2] 郑颖人,叶海林,黄润秋,等.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 [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2):173-180.
[3] Liuliping.Influencefactorsonhighwayhighslopeseismic stabilityandpreventivemeasures[J].AppliedMechanicsand Material,2012,178(5):1139-1142.
[4] 罗杰.滇西红层软岩地区挖方边坡抗震设计研究 [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0.
[5] 颜文晖.公路结构物抗震加固改造手册[M].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2008.
[6] 张建经,冯君,肖世国,等.支挡结构抗震设计的2个 关键技术问题[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44(3): 322-326.
[7] 陈祖煜.土质边坡分析———原理·方法·程序[M].北 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8] 中国地震局.GB18306-2001.国家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9] 赵涛,折学森.地震力作用下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3):118- 120.
[10] 赵涛,折学森.基于地震力的边坡优化设计[J].广 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706-710.
[11] 赵涛.农业水利建设中黄土边坡抗震分析[J].安徽 农业科学,2012,40(11):6943-6944.
[12] 张我华,陈合龙,陈云敏.降雨裂缝渗透影响下山体边 坡失稳灾变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 (9):1429-1435.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JTJ044-89.公路工程抗 震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14] 徐兴涛.安康至陕川界公路沿线岩质高边坡稳定性监 测及防护评价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D30—2004.公路路基设 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卢明,周 勇,岳建国,等.川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深层滑坡抗震稳定性及整治工程效果评价[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4):5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4.010]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