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郝杰,徐千军,侍克斌,等.地下洞室陡倾角层状围岩的静动力稳定性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2):62-66.
点击复制
地下洞室陡倾角层状围岩的静动力稳定性研究(
)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 卷:
-
- 期数:
-
2013年02期
- 页码:
-
62-66
- 栏目:
-
- 出版日期:
-
2013-04-30
文章信息/Info
- 作者:
-
郝杰;徐千军;侍克斌;
-
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重点实验室;
- 关键词:
-
围岩; 临界载荷; 动力不稳定区域; 参数平面
- 文献标志码:
-
A
- 摘要:
-
以布伦口-公格尔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层状岩体条件下当节理面与隧洞洞轴线近乎一致时的围岩稳定性,通过对层状岩质隧洞建立的物理模型,将其转化为等厚度岩质矩形板在纵向荷载作用下静动力学分析的问题,得到在静力作用下的临界荷载公式和在周期性动力作用下的动力不稳定区域,二者相结合,研究岩质矩形板是否发生失稳,为以后将大倾角岩层转化为矩形板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利用工程算例进行分析说明。更多还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启坤.构造地质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2.
[2] 鲁志伟.层状岩体地下洞室失稳机理及稳定性评价理
论研究[J].贵阳:贵州大学,2007.
[3] 刘卡丁,张玉军.层状岩体剪切破坏面方向的影响因素
[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3):335-339.
[4] 周晓军,高扬,李泽龙,等.地质顺层偏压隧道围岩压
力及其分布特点的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6,
43(1):12-21.
[5] 周应麟,邱喜华.层状岩层围岩隧道稳定性的探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2):345-348.
[6] 姜伟,吴爱国.岩层层理产状与隧道稳定性的关系
[J].华南港工,2008,(3):61-64.
[7] 潘昌实.隧道力学数值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1995:256-318.
[8] 唐亚松,张鑫,蔡焕杰.一种基于回归分析与时序分析
的降水预报模型[J].水土保持通报,2009,29(1):88-91.
[9] 吕效国,王占君,钱峰.自回归模型建立的必要条件及
其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38(16):109-115.
[10] 孙强.直杆的动力稳定性分析(Ⅰ)[J].安徽建筑工
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4(1):38-43.
[11] 孙强,杨大军.弹性介质中杆的动力稳定性研究
[J].工程力学,1997,14(1):87-91.
[12] 彭凡,傅衣铭.粘弹性板的非线性动力稳定性分析
方法[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5,3(4):60-65.
[13] 张益群,黄一平.参数共振临界频率的分析[J].昆明
工学院学报,1992,17(4):59-64.
[14] 薛大为.板壳理论[M].北京: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1988:47-79.
[15] S.铁摩辛柯.弹性稳定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60:49-51.
[16] 符·华·鲍洛金著,林砚田等译.弹性体系的动力稳定
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0:
257-498.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