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林河,屈俊童,谢清荣.基于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理论的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5):175-179.[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5.031]
点击复制

基于均布条形荷载附加应力理论的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0年05期
页码:
175-179
栏目:
出版日期:
2020-10-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屈林河1屈俊童2谢清荣1
1.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2.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昆明650504
关键词:
抗滑桩桩间距土拱效应条形荷载附加应力
分类号:
TU473.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0.05.031
摘要:
抗滑桩桩间距确定是滑坡治理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其决定着桩间土拱效应的强弱变化。而土 拱效应是保证桩间土体不从桩间滑出或绕桩滑动的关键因素,是确保抗滑桩安全有效的重要原因。将 抗滑桩对滑坡的反力视为均布条形荷载,利用半无限空间范围内条形荷载附加应力理论,求解土体中任 一点M在x方向的附加应力,结合对应的模型试验,从而确定了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的拱高约为0.3~ 0.4倍桩间距。且通过附加应力随桩间距的变化可以发现,抗滑桩桩间距为4倍以内桩截面宽度时土拱 受力较为有利,既采用3~4倍桩截面宽度作为设计桩间距较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熊良宵,李天斌.土拱效应在抗滑桩工程中的应用 [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3):275-277.
[2] 李 梅,钱 锐,惠明星.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桩距优 化设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39(2):45-48.
[3] 年廷凯,徐海洋,李东晨,等.超载作用下边坡—抗滑 桩体系稳定性及土拱效应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 学报,2014,12(2):177-182.
[4] 商秋婷,刘祚秋,林治平.悬臂桩挡土板对桩板后土拱 效应的影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4,10(2): 333-339.
[5] 屈林河.基于土拱效应的挂板式斜插桩板墙结构受力 分析[D].昆明:云南大学,2017.
[6] 陈 涛,陈洪凯.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桩间距计算 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7(3):1-5.
[7] 吕 庆.抗滑桩桩后土拱效应的作用机理及发育规律 [J].水利学报,2010,41(4):471-476.
[8] 陈 龙,刘成禹,林雪彬,等.考虑桩后及桩侧土拱间 相互作用的合理桩间距[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8,16(6):12-17,31.
[9] 黄治云.抗滑桩桩间拱效应与桩板土压力研究[D].重 庆:重庆大学,2014.
[10] 王卫中,陈 玲,李永辉.基于土拱效应的桩间距计 算方法研究[J].路基工程,2016(2):5-8.
[11] 赵明华,陈炳初,刘建华.考虑土拱效应的抗滑桩合 理桩间距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工学版),2006,31 (2):1-3,28.
[12] 曾裕平,吴明军.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间距确定方 法[J].四川建筑科学究,2019,45(4):83-88.
[13] 周德培,肖世国,夏雄.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间距 的探讨[J].岩土工程学报,2014,26(1):132-135.
[14] 肖世国,程富强.再论悬臂式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计 算方法[J].岩土力学,2015,36(1):111-116.
[15] 杨雪强,吉小明,张新涛.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及其土 拱模式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1):30-37.
[16] 贾春雷,穆保岗,竺明星.考虑土拱效应的推力桩临 界桩间距计算方法[J].特种结构,2015,32(1):71- 74,80.
[17] 程 康,夏唐代,单华峰,等.考虑土拱效应的非饱和 土被动土压力计算[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 15(5):63-6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艾章婵,窦俊,周云东,等.基于土拱效应的抗滑桩临界桩间距影响因素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5):143.
[2]夏璐,艾英钵.土工格栅对桩承式路堤土拱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6):162.
[3]年廷凯,徐海洋,李东晨,等.超载作用下边坡-抗滑桩体系稳定性及土拱效应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2):177.
[4]年廷凯,李东晨,徐海洋,等.双排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与荷载传递机制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4):124.
[5]程康,夏唐代,单华峰,等.考虑土拱效应的非饱和土被动土压力计算[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5):63.[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5.011]
[6]陈龙,刘成禹,林雪彬,等.考虑桩后及桩侧土拱间相互作用的合理桩间距[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8,(06):1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8.06.003]
[7]陈昆明,陈宝林,胡长江,等.带帽PTC桩复合地基上路堤的稳定性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04):4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9.04.008]
[8]沈 佳,简文彬,苏添金,等.岩溶区土洞塌陷演化过程研究———以龙岩市樟坑自然村土洞塌陷为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3):1.[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01]
[9]林之航.桩后-桩侧共同成拱的悬臂式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3):175.[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3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5-13     修稿日期:2020-06-14
作者简介:屈林河(1989—),男,河南南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E-mail:1170789633@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