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 飞,范书立.水电站卜形月牙肋钢岔管抗震性能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0,(03):223-227.[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38]
点击复制

水电站卜形月牙肋钢岔管抗震性能分析()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0年03期
页码:
223-227
栏目:
出版日期:
2020-06-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赵 飞1范书立2
1.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北京100124;2.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关键词:
水工结构工程岔管地震三维有限元
分类号:
TV732.43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0.03.038
摘要:
为研究“卜”形月牙肋钢岔管的抗震性能,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水电站钢岔管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力和动力数值计算分析。通过对不同荷载作用下“卜”形岔管应力分布,岔管的动态特性,以及不同动力分析方法对岔管应力影响等计算结果的分析,研究了“卜”形钢岔管的受力特征及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水电工程的岔管在正常运行时以及地震情况下应力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安全裕度。由于岔管的振动频率较大,地震荷载对岔管的应力影响不大。由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考虑了结构的动态特征,相对于拟静力法计算结果,在岔管肋板和岔管的焊接部位也出现较高的应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张金斌,蒲楠楠.“卜”形月牙肋岔管在超高水头电站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9,17(4):153-158.
[2] 张军涛.基于三维CAD和CAE技术的水电站压力钢岔管设计及分析[J].人民珠江,2018,39(9):64-66.
[3] 马 伟,周建方.基于UG的月牙肋岔管参数化设计与库的建立[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46(3):592-595,631.
[4] 陈 艳,吴俊杰.钢岔管三维参数化设计方法在ART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14(3):237-240.
[5] 陈 艳,吴俊杰.大西沟引水工程中对称钢岔管应力应变分析[J].人民黄河,2016,38(6):112-114.
[6] 吴俊杰.高压联合受力钢岔管对旁通贴边钢岔管的受力影响计算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25(2):28-33.
[7] 柳瑞海,温正军,谢宇琦.钢岔管群整体有限元应力分析[J].人民黄河,2019,41(S2):54-56.
[8] 吴俊杰,李国英.月牙肋钢岔管与贴边钢岔管联合受力有限元优化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8,36(4):110-112.
[9] 陈天恩,董正中,张 帆.基于CATIA的水电站三梁岔管三维参数化设计[J].云南水力发电,2019,35(5):64-67.
[10] 韩晓凤,文 强,厉海元.基于知识工程模板的月牙肋岔管参数化设计[J].水利水电技术,2015,46(11):50-55.
[11] 汪碧飞,颜家军,孔 剑,等.CATIA在月牙肋钢岔管三维参数化设计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快报,2018,39(12):19-21.
[12] 孔晓阳.阿尔塔什发电洞钢岔管有限元计算优化分析[J].西北水电,2017(3):46-48.
[13] 皇甫一泽,张俊发,陶 磊.对称Y型月牙肋钢岔管内压下弹塑性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8,34(8):37-41,52.
[14] 薛 超.基于Solidworks的三岔形岔管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J].水电能源科学,2019,37(7):74-77.
[15] 薛 超.基于Solidworks的Y形岔管应力变形和流场特性分析及体型优化[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9,17(3):177-184.
[16] 罗全胜,徐昕昀,张 程,等.基于间隙变化的月牙肋钢岔管联合承载能力研究[J].水力发电,2019,45(2):70-73.
[17] 苏 凯,李聪安,伍鹤皋,等.水电站月牙肋钢岔管研究进展综述[J].水利学报,2017,48(8):968-976.
[18]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19] 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NB/T35056—2015[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1] 贺晓强.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交通科技,2015(2):38-40,46.
[2] 徐世亮,张国玺,张俊光.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的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J].交通科技,2008(6):66-68.
[3] 牛智华.高性能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应用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4] 杨 涛.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及其防治措施[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5.
[5] 曾 勇.武汉白沙洲大桥钢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J].公路,2001(1):42-46.
[6] 覃 峰,包惠明.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路用性能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07(11):11-14.
[7]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8]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2011[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9] 吕伟民.橡胶沥青路面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10] 李祖仲.应力吸收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抗裂性能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11] 李 兵,袁梅俊.同步碎石应力吸收层合理模量及厚度的确定[J].中外公路,2010,30(3):318-322.
[12] 施 力,何爱军,肖 荆.高速公路用橡胶粉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的应用研究[C]//江苏省交通厅.国际橡胶沥青大会中文论文集,南京:江苏省地质测绘院印刷厂,2009:96-99.
[13] 李祖仲,陈拴发,张登良.应力吸收层材料拉伸与拉压疲劳试验[J].公路,2007(10):190-19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1-30     修稿日期:2020-02-2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都市区重大自然灾害损失与社会影响评估技术”(2017YFC1503002)
作者简介:赵 飞(1979—),女,山东高唐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减灾及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zhaofei@ndrcc.gov.cn
通讯作者:范书立(1978—),男,山东高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结构安全评估及抗震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shuli@dlut.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