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儒鸿,周海清,吴润泽,等.土体的结构性对边坡突变失稳影响研究综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6):64-6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6.013]
点击复制

土体的结构性对边坡突变失稳影响研究综述()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17年06期
页码:
64-68
栏目:
出版日期:
2017-12-22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汪儒鸿1周海清1吴润泽12梁华友1
1.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重庆401311; 2.岩土力学与地质环境保护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11
关键词:
结构性土边坡稳定性花岗岩残积土本构模型
分类号:
TU411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17.06.013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结构性土具有胶结、大孔隙的特点,以该土质为主的边坡在变形与破坏过程中表现出与一般素 土边坡明显不同的特性。目前,有关结构性土岩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处发展阶段,用于理论分 析及具体工程指导的岩土模型均不成熟,更未达成共识,造成了结构性土坡稳定性的研究无法深入开 展,存在较大局限性。针对这一问题,对国内外有关结构性土坡稳定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其中以黄 土、花岗岩残积土等代表性结构性土为研究对象的室内外边坡试验、理论公式推导等进行了重点分析。 归纳了以数值模拟为主的结构性土坡研究存在的应用局限性较大、边坡失稳特征反映不完整等问题,并 提出引入突变理论来分析该类边坡失稳问题的方法,为结构性土坡稳定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及研究重点 提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祝恩阳,姚仰平.结构性土UH模型[J].岩土力学,2015,36(11):3101-3110,3228.
[2] 祝恩阳,姚仰平.结构性土压缩变形本构描述[J].岩土力学,2015,36(7):1915-1922.
[3] 周小文,刘攀,胡黎明,等.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剪切屈服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S2):157-163.
[4] 汤连生,桑海涛,侯涛,等.花岗岩残积土抗拉强度试验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6):98-105.
[5] 胡再强,刘寅,李宏儒.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水利学报,2014,45(S2):14-18.
[6] 杨有海,刘永河,任新.水泥搅拌饱和黄土强度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6,33(1):21-25,64.
[7] 倪万魁,师华强.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J].冰川冻土,2014,36(4):922-927.
[8] 林威.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与边坡稳定分析[D].福州:福州大学,2014.
[9] 刘邦安.结构性土坡与粘性土坡的动力变形和破坏特性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10] 阮林龙,叶兴军.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破坏及防护[J].岩土工程界,2009,12(12):61-64.
[11] 彭建兵,林鸿州,王启耀,等.黄土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创新思路[J].工程地质学报,2014,22(4):684-691.
[12] 段钊.黄土滑坡触发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13] 张茂省,李同录.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1,19(4):530-540.
[14] 陈昌禄,邵生俊,佘芳涛.土结构性变化对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33(12):1938-1942.
[15] 李荣建,郑文,刘军定,等.考虑初始结构性参数的结构性黄土边坡稳定性评价[J].岩土力学,2014,35(1):143-150.
[16] 李荣建,刘军定,郑文,等.基于结构性黄土抗拉和抗剪特性的双线性强度及其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3,35(S2):247-252.
[17] 周家伍,刘元雪,傅蕾,等.损伤本构模型在边坡工程损伤破坏研究中的应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3(4):1-5.
[18] 邓国华,邵生俊,陈昌禄,等.一个可考虑球应力和剪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构性参数[J].岩土力学,2012,33(8):2310-2314.
[19] 邓国华,邵生俊.基于真三轴试验的黄土结构性变化规律研究[J].岩土力学,2013,34(3):679-684.
[20] 陈国庆,黄润秋,周辉,等.边坡渐进破坏的动态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3,34(4):1140-1146.
[21] 邹宗兴,唐辉明,熊承仁,等.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渐进破坏地质力学模型与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2,31(11):2222-2231.
[22] 韩流,舒继森,周伟,等.边坡渐进破坏过程中力学机理及稳定性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8):128-132.
[23] 刘胜利.风化和降雨作用下软岩边坡稳定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4] 刘力.黄土强度特性及节理对黄土高边坡稳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
[25] 王振刚,赵法锁,王辉,等.坡面侵蚀破坏对黄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7,5(1):56-58,72.
[26] 蒋明镜,刘静德,孙渝刚.基于微观破损规律的结构性土本构模型[J].岩土工程学报,2013,36(6):1134-1139.
[27] 李建红.基于细观破损机理的胶结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8.
[28] 李建红,沈珠江.结构性土的微观破损机理研究[J].岩土力学,2007,28(8):1525-1532,1550.
[29] 沈珠江,刘恩龙,陈铁林.岩土二元介质模型的一般应力应变关系[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5):489-494.
[30] 沈珠江,胡再强.黄土的二元介质模型[J].水利学报,2003,34(7):1-6.
[31] 周元辅,邓建辉,崔玉龙,等.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失稳判据[J].岩土力学,2014,35(5):1430-1437.
[32] 陈国庆,黄润秋,石豫川,等.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2):243-256.
[33] 陈国庆,黄润秋,周辉,等.边坡渐进破坏的动态强度折减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3,34(4):1140-1146.
[34] 麦麦提明·依比布拉.基于瑞典法和毕肖普法对比的边坡稳定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5,21(6):12-14.
[35] 邱利锐,李维朝,文斌.圆弧滑动边坡强度参数瑞典法反分析[J].公路,2005(12):73-76.
[36] 杨剑,蒋国勇,王新军.瑞典条分法与毕肖普法在土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66-68.
[37] 顾冲时,吴中如,徐志英.用突变理论分析大坝及岩基稳定性的探讨[J].水利学报,1998,29(9):48-51.
[38] 龙辉,秦四清,万志清.降雨触发滑坡的尖点突变模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4):502-508.
[39] 夏开宗,刘秀敏,陈从新,等.考虑突变理论的顺层岩质边坡失稳研究[J].岩土力学,2015,36(2):477-486.
[40] 宋鑫华,闫鸿浩.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浆砌块石边坡稳定性研究[J].岩土力学,2016,37(12):3499-3505.
[41] 宋鑫华,包太,庄锦亮,等.基于尖点突变理论的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4(3):138-143,168.
[42] 周利杰,方云.降雨作用下反倾岩质边坡尖点突变模型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6(4):130-131,14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舒天,王芝尧.基于模糊综合判断法划分花岗岩残积土型边坡危险等级[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2):102.
[2]周伟,韩爱果,任光明,等.某水电站坝肩工程边坡稳定性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06):31.
[3]武鹤,刘春龙,葛琪,等.寒区土质边坡冻融滑塌影响因素的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1):1.
[4]李永亮,余成华,马佐成,等.网格划分对边坡稳定有限元分析的影响[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4,(06):133.
[5]田巍巍,吴彬,杜明亮,等.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3,(02):52.
[6]王华俊,卿翠贵,姚文杰.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03):195.
[7]刘卢海,沙成满.类风积沙路基高速公路加宽工程的数值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3):3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3.007]
[8]严飞,邓琴.华丽高速公路华坪岸边坡稳定性的DDA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4):118.[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4.022]
[9]薛新华,刘忠正.基于改进爬山聚类法的模糊神经网络边坡稳定性判别模型[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4):23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4.045]
[10]李闯,赵盛杰,董晔,等.Fellenius法的解析解法[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6,(05):20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6.05.03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7-20 修稿日期:2017-08-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2243,41272356) 作者简介:汪儒鸿(1994—),男,湖北恩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E-mail:13167943342@163.com 通讯作者:周海清(1971—),男,重庆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边坡稳定性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E-mail:976922172@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