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月.故宫官式古建筑保护中火灾报警系统冷凝水问题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4,(05):10-16.[doi:10.3969/j.issn.1672-1144.2024.05.002]
点击复制

故宫官式古建筑保护中火灾报警系统冷凝水问题研究()
分享到: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ISSN:1672-1144/CN:61-1404/TV]

卷:
期数:
2024年05期
页码:
10-16
栏目:
出版日期:
2024-09-30

文章信息/Info

作者:
李月
故宫博物院,北京100009
关键词:
故宫古建筑冷凝水反流温湿度监测重力疏水装置
分类号:
TU892
DOI:
10.3969/j.issn.1672-1144.2024.05.00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冷凝水反流是吸气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古建筑展厅中使用经常遇到的问题。为解决因冷凝水反流导致的设备故障,采用对故宫某展馆温度、湿度现场实时监测,以便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7、8月间,空气相对湿度大多超过60%,且古建筑闷顶的上、下空间温差较大,容易在火灾报警系统吸气过程中形成冷凝水,由此提出加装重力疏水装置的优化改造方案,可有效控制冷凝水倒流至报警机。通过2年的实际使用情况验证,有效地解决了冷凝水回流的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第5期          李 月:故宫官式古建筑保护中火灾报警系统冷凝水问题研究15全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17-09-09)
[2017-09-2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9/20/content_5226346.htm.
[2] 晋宏逵.文物建筑的价值评估与有效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5(3):14-21.
[3] 申俊云.浅谈古建筑火灾特点和防护对策[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26(6):134-13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文物局:201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火灾事故下降50%[EB/OL].(2019-02-01)
[2019-02-01]https://www.gov.cn/xinwen/2019-02/01/content_5363142.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文物局关于近期文物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EB/OL].(2019-04-17)
[2019-04-17]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4/17/content_5383672.htm.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国家文物局关于2020年度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工作情况通报[EB/OL].(2021-03-24)
[2021-03-24]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24/content_5595429.htm.
[7] 张泽江,梅秀娟.古建筑消防[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48-172.
[8] 刘国柱.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报警器在古建筑中的应用[J].电气应用,2005(11):149-151.
[9] 赵玉宝,李 铭.吸气式极早期火灾智能预警系统在古建筑中的应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9(12):24-26.
[10] 任海龙.大空间古建筑火灾探测方法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2,28(4):58-60.
[11] 吴希晖,刘东锋.极早期空气采样火灾预警系统在古建筑本体保护中的最佳管线设计安装方法初探[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10):37-38.
[12] 何 晶.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在地铁火灾防护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15(5):126-128.
[13] 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1026—2013[S].北京: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2013.
[14] KohlerM T,FischerM,LepfferM.Identifyingandblockinginterruptedaspiratedsmokedetector(ASD)in[J].Engineering,EnvironmentalScience,2011(11):19-20.
[1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16] 穆 康,刘 京,卢 振,等.城市办公建筑空调制冷系统大气排热实测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11):126-131.
[1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8] 张 欢,梁 义.纸质文物保护技术及环境控制对策[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4):20-22,26.
[19] 朱明亚,潘毅群,沙华晶,等.气候变化条件下中国典型城市未来天气参数与建筑能源需求预测[J].建筑节能,2013,41(3):57-64.
[20] 白晓彬,杨 娜,等.长期监测中藏式古建筑木梁应变-温度模型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17-125.
[21] 徐方圆,解玉林,吴来明,等.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21(S1):69-75.
[22] 李 妮.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浅析[J].东西南北,2019,47(23):132-133.
[23] 张宝龙,何建斌.文物展柜内环境温湿度的调控与监测[J].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21(1):267-271.
[24] 胡 洁.影响馆藏文物保存的环境因素及预防性保护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232-233.
[25] 张 婵.从字画修复看纸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J].贵博论丛,2021(1):256-266.
[26] 张建雄.陈列布展文物安全要素分析[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3):44-4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周乾,杨娜.故宫古建榫卯节点典型残损问题分析[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05):12.[doi:10.3969/j.issn.1672-1144.2017.05.003]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3-30     修稿日期:2024-05-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型明清古建筑(群)安全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2021YFC1523500)
作者简介:李 月(198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古建修缮保护领域安全技术防范方面研究。E-mail:china19870223@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19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