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邱敬格.巨型岩溶条件下高铁隧道超厚回填体路基沉降规律与控制技术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8.
[2] 范 波.垫邻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岩溶地段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3] 刘 磊,郑 勇,张 真.顶部既有溶洞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23,60(S1):86-95.
[4] 郭佳奇,乔春生.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及岩墙安全厚度研究[J].铁道学报,2012,34(3):105-111.
[5] 李 清,祝志恒,李林毅.强降雨作用下岩溶区公路隧道衬砌破损机制分析[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2,42(6):1102-1110.
[6] 谭代明,漆越泰,莫阳春.侧部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与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28(S2):3497-3505.
[7] 陈 琳,胡文学.岩溶隧道施工中溶洞跨越技术方案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9(11):60-62.
[8] 张玉伟,王 琪,李又云,等.压力溶腔对岩溶隧道施工安全影响的数值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4(5):150-156
[9] 刘 丽.岩溶隧道修建风险评估及关键参数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10] 张 凯.超大断面岩溶隧道施工力学时空效应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21.
[11] 何 省,余大龙,康 芮.隧道施工大型岩溶整治探讨[J].高速铁路技术,2019(3):10-15.
[12] 张 雷.公路隧道侧穿大型非充填型溶腔处治方案研究[J].北方交通,2024(3):71-73.
[13] 孙 颐,蔡 义.隧道侧穿巨型溶洞施工处置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3,30(9):71-78.
[14] 张庆浩.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复杂溶洞三维建模与安全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17.
[15] 崔 衡.溶洞对大断面公路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安全距离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2021.
[16] 李升冉.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桥桩稳定性的影响及施工方案[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3.